披覈 [ pī hé ]
披阅考校。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凡馆书稿本,披覈辨析,苦往復之烦。”
寄学 [ jì xué ]
(一)、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
公非先生 [ gōng fēi xiān shēng ]
宋刘攽别号。刘攽,新喻人,字贡父。性疏宕,喜谐谑。著书百卷,尤精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另著有《东…
褫衿 [ chǐ jīn ]
剥去衣冠。旧时生员等犯罪,必先由学官褫夺衣冠,革除功名之后,才能动刑拷问。
勝境 [ shèng jìng ]
风景优美的地方。《西游记.第三一回》:「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
亚东技术学院 [ yà dōng jì shù xué yuàn ]
目录1 英文名称2 简介3 校训4 学院系所5 校史6 未来展望7 参考资料 英文名称Oriental Instit…
恩格尔系数 [ ēn gé ěr xì shù ]
统计学中指家庭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其数值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数值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因德国经济学家和统…
教之大伦 [ jiāo zhī dà lún ]
「教之大伦」即设教之大义,是周代的大学教育在开学时所注重的七项教学的基本原则;用意在于使学生能符合尊师重道、从政…
双录取 [ shuāng lù qǔ ]
所谓的“双录取”是指学生在申请某一所大学时,经过学校的评审,认为该学生的成绩符合学校的招生条件,可以被录取。但是由于…
戕生 [ qiāng shēng ]
伤害生命。 清 林则徐 《示谕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一:“尔则图私而专利,人则破产以戕生,天道好还,能无报应乎!”…
儒志编 [ rú zhì biān ]
书名,一卷。宋、王开祖撰,记其讲学之语。时人称为儒志先生。见《四库提要·子部·儒家类》。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 [ shí èr nián guó mín jī běn jiāo yù ]
目录1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最新参考资讯1.1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基本内涵1.1.1 免试入学1.1.2 普及1.1.…
教学设计 [ jiāo xué shè jì ]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指在教学前…
倪士毅 [ ní shì yì ]
元、休宁人,字仲弘。隐居祈门山,潜心讲学。世称道川先生。着有重订《四书辑释》、《作义要诀》。见《宋元学案·卷七十》、…
傅梦泉 [ fù mèng quán ]
宋代南城人。字子渊,号若水。陆九渊之高弟。淳熙进士,教授衡阳,迁清江判而卒。尝讲学于曾潭之浒,学者称曾潭先生。见《宋…
白学 [ bái xué ]
僧侣服缁,称世俗为“白”。因称儒家之学为“白学”。 南朝 宋 慧琳 《白黑论》:“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
余煇 [ yú huī ]
同“ 餘辉 ”。 明 都穆 《南濠诗话》:“外高祖 朱先生 文奎 尝学诗 杨廉夫 , 洪武 初为郡学训导。其《元夕》…
十二年国教 [ shí èr nián guó jiāo ]
目录1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最新参考资讯1.1 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基本内涵1.1.1 免试入学1.1.2 普及1.1.…
伊藤仁斋 [ yī téng rén zhāi ]
日本京都人。名维祯,字原佐,号仁斋。从事教育凡四十年,从学者达三千余人。初奉宋学,年三十七八,始出己见,其学以《论》…
郑炯明 [ zhèng jiǒng míng ]
郑炯明,一九四八年八月生于台湾省高雄市,他出生自医生世家,生活富裕,求学就业的过程都极为顺利。高雄中学念高一时,即与…
皇伯 [ huáng bó ]
皇帝的伯父。《宋史·司马光传》:“﹝ 英宗 ﹞后詔两制集议 濮王 典礼,学士 王珪 等相视莫敢先, 光 独奋笔书曰:…
课覈 [ kè hé ]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唐 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长安 之初…
不语先生 [ bù yǔ xiān shēng ]
指白居易撰的《六帖》。宋叶廷珪《海录碎事·文学上》:“《牛羊日历》以白居易《六帖》为不语先生。”
课核 [ kè hé ]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唐 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长安 之初…
谭天说地 [ tán tiān shuō dì ]
谭天说地(譚天説地) 谓所谈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见那先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