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刘 [ gān liú ]
虔刘。劫掠;杀戮。 唐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吞噬我 朗寧 ,乾刘我 交趾 。”
上峯 [ shàng fēng ]
1.高峯。南朝梁、沈约〈八咏诗·霜来悲落桐〉诗:「上峯百丈绝,下趾万寻悬。」
履和 [ lǚ hé ]
践行中和之道。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玉趾既御,履和蹈贞。”
雕趾 [ diāo zhǐ ]
犹雕脚。 晋 陆云 《盛德颂》:“戎寇蛮夷之墟,雕趾 肃慎 之国,莫非皇臣。”
跗蹠 [ fū zhí ]
鸟类的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通常没有羽毛,表皮角质鳞状。
鹈形目 [ tí xíng mù ]
属脊椎动物鸟纲中的水禽目。口嘴两侧有纵走的细沟,鼻孔有退化或缺如的现象,具喉囊,两肢均有四趾,趾间以蹼膜相连,适于游…
八风穴 [ bā fēng xué ]
八风穴是中医针灸的穴位之一,在足背侧,第一八风穴五趾间。
交趾 [ jiāo zhǐ ]
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
金挺 [ jīn tǐng ]
金锭。《汉书·武帝纪》“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唐 颜师古 注:“既云宜改故名,又曰更黄金为麟趾褭蹏,是则旧金…
恐爪龙 [ kǒng zhǎo lóng ]
恐爪龙kǒng zhǎo lóng 恐爪龙学名:Deinonychus)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3.4米,生活于下…
鸿姱 [ hóng kuā ]
大而美。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引员吭之纤婉,顿脩趾之鸿姱。”鸿,一本作“ 洪 ”。
下址 [ xià zhǐ ]
犹言山麓。与「下趾」同。《史记·孝武本纪》:「禅泰山下址,东北萧然山,如祭后土礼。」
截趾适履 [ jié zhǐ shì lǚ ]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海驴 [ hǎi lǘ ]
哺乳动物。鳍脚类。毛色暗褐,头部圆,四肢为鳍状,趾间有蹼,多产 太平洋 北部。
美洲鸵 [ měi zhōu tuó ]
鸟,外形像鸵鸟而较小,足有三趾,善走。生活在美洲草原地带。也叫(lái’ǎo)。
龙编 [ lóng biān ]
越南古代地名,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趾郡(Giao Chỉ Quận)治所。
肉刺 [ ròu cì ]
(一)、即鸡眼。脚掌或脚趾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形似鸡眼的硬块。(二)、见“肉中刺”。
圆颅方趾 [ yuán lú fāng zhǐ ]
《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后来用“圆颅方趾”指人类。
翦爪断发 [ jiǎn zhǎo duàn fā ]
翦:同“剪”。原指古人占卜祭祀时剪掉头发,断掉脚趾来代替身体作牺牲品。
罗纹 [ luó wén ]
在编织中用正反针相间编织以形成回旋的花纹手指、脚趾上的纹理
瘭疽 [ biāo jū ]
中医指手指头或脚趾头肚儿发炎化脓的病,症状是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发热。
后起字 [ hòu qǐ zì ]
文字学上指同一个字的后起写法。与“初文”对言。如“趾”和“暮”是“止”和“ 莫 ”的后起字。
核骨 [ hé gǔ ]
(一)、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二)、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
骆驼趾 [ luò tuó zhǐ ]
英文Camel toe,就是指女性内裤太紧那种尴尬的状态,看上去就好像是骆驼的脚趾。
跖骨 [ zhí gǔ ]
构成脚掌的小型长骨,跟掌骨相似,共有5块,上端与跗骨相接,下端与趾骨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