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醢 [ mí hǎi ]
麋肉制成的酱。《晏子春秋·杂上二三》:“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麋醢,而贾匹马矣。非…
麋肤 [ mí fū ]
熟的麋肉。《礼记·内则》:“麋肤、鱼醢。” 孔颖达 疏:“麋肤谓麋肉外肤食之,以鱼醢配之……麋肤谓孰也。”
鹿臡 [ lù ní ]
鹿肉及骨所制的酱。《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麋臡。” 明 虞淳…
蠯醢 [ pí hǎi ]
蚌做的酱。《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蠯醢。”《仪礼·既夕礼》作“蜱醢”。
兔醢 [ tù hǎi ]
以兔肉为醢也。《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兔醢。」;《礼记·内则》:「脯羮兔醢。」
蜃醢 [ shèn hǎi ]
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周礼·地官·川衡》“祭祀宾客共川奠” 唐 贾公彦 疏:“《醢人》云:‘馈食之豆,有蜃醢、蠯醢,…
牛胾 [ niú zì ]
大块牛肉。《仪礼·公食大夫礼》:“炙南醢以西,牛胾、醢、牛鮨。”《礼记·内则》:“醢,牛胾,醢,牛膾。” 孔颖达 疏…
麋集 [ mí jí ]
麋:麋鹿。集:密集。像群居的麋鹿一样密集。
脯羹 [ pú gēng ]
肉羹;肉汁。《礼记·内则》:“脯羹兔醢。” 孔颖达 疏:“‘脯羹兔醢’者,脯羹即上析脯为羹,以兔醢配之。”
蜱醢 [ pí hǎi ]
蚌肉做的酱。《仪礼·既夕礼》:“东方之饌,四豆:脾析、蜱醢,葵菹、蠃醢。” 郑玄 注:“蜱,蜯也。”
麋麑 [ mí ní ]
幼麋。 唐 柳宗元 《三戒·临江之麋》:“ 临江 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童宗说 注:“麋麑,鹿子也。”
七醢 [ qī hǎi ]
古代的七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七醢:醓、蠃、蠯、蚳、鱼、兔、…
麋鬻 [ mí yù ]
同“麋粥”。麋,通“糜”。
鱼菹 [ yú zū ]
即鱼醢。
麋沸 [ mí fèi ]
沸腾纷乱貌。麋,通“糜”。《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畧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麋沸螘动。”《后汉书·杨彪传》:“恐百姓…
菹臡 [ zū ní ]
亦作“葅臡”。带骨肉酱。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生民为葅臡,丑类恣啖嚼。” 靳荣藩 集览:“《周礼·天官·醢人…
醢醓 [ hǎi tǎn ]
醓醢。 明 刘基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藩閫官曹厚禄食,忍以黔黎为醢醓。”
韭菹 [ jiǔ zū ]
以醯酱腌渍之韭菜。《周礼·天官·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
伤麋 [ shāng mí ]
受伤之麋鹿也。《墨子·经说下》:「若伤麋之无髀也。」
诅麋触树 [ zǔ mí chù shù ]
"诅麋触树",用以比喻慷慨就义,不惜牺牲。诅麋:人名。
风羊 [ fēng yáng ]
将羊杀死后,不煺毛,不剥皮,只把五脏取出,将五香盐料放进肚里,风干,叫做“风羊”。《红楼梦》第五三回:“家汤羊二十个…
麋脯 [ mí fǔ ]
干麋肉。
隃糜 [ yú mí ]
见“ 隃麋 ”。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 mí mēng hǔ pí gōng zhī zhě zhòng ]
麋:麋鹿。麋鹿如果披上虎皮,攻击者比攻击真老虎还多。比喻诸侯掠取天子之位必然会引起众怒而群起攻之。
麋粥 [ mí zhōu ]
粥。麋,通“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