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 sān fú ]
(一)、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蟠龙卧虎 [ pán lóng wò hǔ ]
蟠龙卧虎(蟠龍卧虎) 见“ 蟠龙踞虎 ”。
鹰瞵虎攫 [ yīng lín hǔ jué ]
鹰瞵虎攫(鷹瞵虎攫) 见“ 鹰瞵虎视 ”。
龙蹲虎踞 [ lóng dūn hǔ jù ]
龙蹲虎踞(龍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宋 丁开 《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参见“ 龙盘虎踞 ”…
养虎自毙 [ yǎng hǔ zì bì ]
yǎng hǔ zì bì 养虎自毙(養虎自斃) 见“ 养虎自啮 ”。
匍伏 [ pú fú ]
跪伏;趴伏。
下伏 [ xià fú ]
三伏中的末伏。
狼飡虎咽 [ láng cān hǔ yān ]
láng cān hǔ yàn 狼飡虎咽(狼飡虎嚥) 见“ 狼餐虎嚥 ”。
十八罗汉 [ shí bā luó hàn ]
佛教称如来佛的十六弟子和降龙、伏虎两罗汉为十八罗汉佛教语。据《法住记》等记载,原为“十六罗汉”。五代以后,或加《法住…
雕虎 [ diāo hǔ ]
(一)、即虎。虎身毛纹如雕画,故名。(二)、彫虎:即虎。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
浮浮沉沉 [ fú fú chén chén ]
起起伏伏,不稳定。
稀里马虎 [ xī li mǎ hū ]
状态词。马马虎虎:念书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拒狼进虎 [ jù láng jìn hǔ ]
jù láng jìn hǔ 拒狼进虎(拒狼進虎) 见“ 拒虎进狼 ”。
如虎之室 [ rú hǔ zhī shì ]
到虎穴看到老虎。
虎口拔须 [ hǔ kǒu bá xū ]
hǔ kǒu bá xū 虎口拔须(虎口拔鬚) 见“ 虎口扳鬚 ”。
驯伏 [ xùn fú ]
(一)、驯服,驯顺。前蜀 杜光庭《录异记·孝》:“杨太博,资州 人也,年十六,庐父母墓三年,有神灯照墓,猛虎驯伏,有…
龙腾虎掷 [ lóng téng hǔ zhì ]
龙腾虎掷(龍騰虎擲) 同“ 龙腾虎蹴 ”。 清 夏清贻 《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设伏 [ shè fú ]
布置伏兵:设伏擒敌。
伏祭 [ fú jì ]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宋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伏祭始於 秦 ……近日伏祭已不闻举行。”参见“ 伏祠 ”、“ 伏…
出伏 [ chū fú ]
出了伏天;伏天结束:一出伏,天就凉快了。
秋伏 [ qiū fú ]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
虎虎 [ hǔ hǔ ]
形容威武虎虎有生气
伏伏贴贴 [ fú fú tiē tiē ]
见“伏伏帖帖”。
伏菟 [ fú tú ]
(一)、见“伏兔”。(二)、见“伏兔”。
隐伏 [ yǐn fú ]
隐藏;潜伏:隐伏在黑暗角落里。隐伏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