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房 [ lǐ fáng ]
明 清 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
孟艺 [ mèng yì ]
明 清 科举考试首场所作的第一篇制艺文。又称“首艺”。
探花 [ tàn huā ]
明清两代称科举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三名的人
春试 [ chūn shì ]
◎ 春试 chūnshì[imperial examinations held in spring] …
经义 [ jīng yì ]
(一)、经籍的义理。(二)、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领案 [ lǐng àn ]
谓考试成绩第一。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有一人以岁考领案补廪,次年科考,即以劣等斥之。”
武乡试 [ wǔ xiāng shì ]
明 清 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顺治 二年题准:武乡试定於子、午、卯、酉年十…
生员 [ shēng yuán ]
明清两代称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县学读书的人,生员有应乡试的资格。通称秀才。
挑灯夜战 [ tiǎo dēng yè zhàn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熬夜做事。如:为了通过明天的考试,今晚只好挑灯夜战了。
公务员考试 [ gōng wù yuán kǎo shì ]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公务员考试,在进入21世纪之后,该项考试趋于成熟和稳定。每年都会在10月份国庆过后发布…
开科 [ kāi kē ]
(一)、原指科举考试时,设立各种科目,分科取士。后即指科举制的开考。(二)、谓开口说话。(三)、开场道白。
誊録院 [ téng lù yuàn ]
宋 始置,明 清 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宋史·选举志一》:“﹝ 景德 ﹞八年,始置誊録院,令封印…
録科 [ lù kē ]
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馀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
科举年 [ kē jǔ nián ]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
伦文叙 [ lún wén xù ]
明、南海人,字伯畴。弘治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修撰,后擢谕德。见万斯同《明史·卷二百八十四》、《明史稿·卷一百六十…
试闱 [ shì wéi ]
科举时代的考场。宋 周密《齐东野语·方翥》:“他年,翥 为馆职,偶及试闈异事,因及之。”明 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
四六级重考 [ sì liù jí zhòng kǎo ]
不少“刷分族”屡战四六级 昨日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两次及两次以上参加四六级考试的人数占到约7…
房墨 [ fáng mò ]
明 清 科举考试中选的试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左边一行小字,是《壬午癸未房墨合刊》。” 王季思 等…
案首 [ àn shǒu ]
明 清 时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出其不意,考个案首,也自觉…
艺考 [ yì kǎo ]
通常说的艺考,是指在高考的过程中,艺术类的高等教育专业在招生中需要对考生进行艺术专业基础条件的专门考试。当前的方式主…
三考 [ sān kǎo ]
(一)、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
月试 [ yuè shì ]
(一)、每月考核。《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廩称事,所以劝百工也。”(二)、古代国学,府、州、县学每月举行的考试…
武科 [ wǔ kē ]
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
研究生 [ yán jiū shēng ]
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中,经考试录取并按规定年限学习研究以求获得较高学位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取得学士学位的大学生考试录取后…
明算 [ míng suàn ]
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算学的知识。参见“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