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伐 [ rǎng fá ]
侵夺交战。《庄子·渔父》:“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
攘除 [ rǎng chú ]
除掉;清除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骄猛 [ jiāo měng ]
骄横凶猛。 清 鲍鉁 《捉船行》:“健儿气骄猛,抢攘势莫攖。”
攘鸡者 [ rǎng jī zhě ]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蜂攘 [ fēng rǎng ]
旧时比喻叛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秦 晋 蜂攘, 豫 楚 蚁营。”
攘外安内 [ rǎng wài ān nèi ]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安内攘外 [ ān nèi rǎng wài ]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寇攘 [ kòu rǎng ]
(1).劫掠;侵扰。《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 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
攘夷 [ rǎng yí ]
抗拒异族入侵。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荐绅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诵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赞攘夷復土之伟画。”…
攘袂切齿 [ rǎng mèi qiè chǐ ]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月攘 [ yuè rǎng ]
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
攘攫 [ rǎng jué ]
掠夺。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爪牙四路布倀鬼,白昼攘攫穷搜牢。”
兵戈扰攘 [ bīng gē rǎo rǎng ]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奋袂攘襟 [ fèn mèi rǎng jīn ]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外攘 [ wài rǎng ]
对外抵御敌人。宋 胡锜《拟力田诏》:“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
喧喧 [ xuān xuān ]
(一)、形容声音喧闹。(二)、形容扰攘纷杂。(三)、犹赫赫。(四)、形容声音大而混杂。
窃攘 [ qiè rǎng ]
(1).谓窃据帝王之位。《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自 唐 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髠盗贩,衮冕峨巍, 吴 暨 南唐 ,…
红尘滚滚 [ hóng chén gǔn gǔn ]
“红尘“一词,指人间俗世之意,是指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来源于过去的土路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借喻名利之路。“…
例假日 [ lì jià rì ]
依照常例放的假日。如:「每逢例假日,各地观光据点总是人潮熙攘,好不热闹!」
劳劳攘攘 [ láo láo rǎng rǎng ]
亦作“劳劳嚷嚷”。亦作“劳劳穰穰”。(一)、纷扰;劳碌。《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
怙跋 [ hù bá ]
恃强好胜。《新唐书·房玄龄传》:“初,将军 丘师利 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画自陈説。”
诡宄 [ guǐ guǐ ]
诡诈奸邪。 明 祁彪佳 《救荒杂议·编甲议》:“诡宄之徒,所在愈伙,将来攘臂横行,即是此辈。”
让登 [ ràng dēng ]
(一)、抢着登上。让,通“攘”。《左传·定公九年》:“东郭书 让登,犂弥 从之,曰:‘子让而左,我让而右,使登者絶而…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