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俗 [ zhèng sú ]
(一)、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孔颖达 疏:“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
匡谬正俗 [ kuāng miù zhèng sú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匡谬 [ kuāng miù ]
纠正错误:匡谬正俗。
矫俗 [ jiǎo sú ]
(一)、矫正世俗。(二)、谓故意违俗立异。
淫俗 [ yín sú ]
不正的风俗。
矫国革俗 [ jiǎo guó gé sú ]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瓦剌国 [ wǎ là guó ]
旧时讥称行为不正当的妇女。 清 翟灏 《通俗编·妇女》:“ 洪容斋 《俗攷》: 瓦剌 虏人最丑恶,故俗詆妇女之不正者…
刚特 [ gāng tè ]
谓刚正而不随流俗。
雅俗 [ yǎ sú ]
(一)、文雅和粗俗。(二)、雅人和俗人。(三)、指雅正的风气。
棱岸 [ léng àn ]
谓端方严正,不同凡俗。
破体字 [ pò tǐ zì ]
旧时指不合正体的俗字。
异政殊俗 [ yì zhèng shū sú ]
指偏离正道的政教和风俗。
矫时 [ jiǎo shí ]
(一)、匡正时弊。(二)、故违时俗。
规正 [ guī zhèng ]
(一)、规劝,使改正;匡正:互相规正。规正风俗。(二)、规整:他们围坐成一个不很规正的圆圈。
伉简 [ kàng jiǎn ]
正直孤高,不趋时随俗。稗海本《东坡志林》卷三:“西汉 风俗諂媚,不为流俗所移,唯 汲长孺 耳。
收灯 [ shōu dēng ]
旧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日谓上灯,正月十八日谓收灯。
举止大方 [ jǔ zhǐ dà fāng ]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燕九节 [ yàn jiǔ jié ]
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移风改俗 [ yí fēng gǎi sú ]
移风改俗(移風改俗) 同“ 移风易俗 ”。《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南史·宋纪上·武帝》:“公闲…
矫世变俗 [ jiǎo shì biàn sú ]
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姑钟 [ gū zhōng ]
姑嫜。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古谓舅姑为姑章,今俗亦呼为姑钟。”
填仓日 [ tián cāng rì ]
指旧俗正月二十五日的填仓节。
夜暗心明 [ yè àn xīn míng ]
世间很混俗。但是自己的心很刚正。
鸷鸟不双 [ zhì niǎo bù shuāng ]
比喻正直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诡雅异俗 [ guǐ yǎ yì sú ]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词语拼音】zhèng sú
【词语解释】(一)、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孔颖达 疏:“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二)、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