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签名 [ lián bǐ qiān míng ]
联署 [ lián shǔ ]
也作连署。会同签名。
代笔遗嘱 [ dài bǐ yí zhǔ ]
遗嘱的一种。代笔遗嘱,由遗嘱人指定三人以上之见证人,由遗嘱人口述遗嘱意旨,使见证人中之一人笔记、宣读、讲解,经遗嘱人…
签名 [ qiān míng ]
写自己的名字,尤其为表示同意、认可、承担责任或义务而写下名字亲笔书写的姓名带签名的照片
签书 [ qiān shū ]
(一)、签字署名。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 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
章草 [ zhāng cǎo ]
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一些隶书的笔势,每字独立,不连写。相传因汉元帝时史游用此体写《急就章》而得名。另一说因此体适用于…
龙翔凤舞 [ lóng xiáng fèng wǔ ]
龙翔凤舞(龍翔鳳舞) 犹言龙飞凤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 凤凰山…
字根 [ zì gēn ]
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较著名的是五笔字根口诀,由王…
执笔法 [ zhí bǐ fǎ ]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 唐 陆希声 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
僞名 [ wěi míng ]
(一)、犹恶名。《楚辞·九章·哀郢》:“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二)、假…
带草连真 [ dài cǎo lián zhēn ]
草,草书。真,楷书。带草连真指字体中兼有草、楷的笔势。元.锺嗣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长江有尽愁无尽〉曲:「织锦回…
伪名 [ wěi míng ]
(1).犹恶名。《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2).…
亮点 [ liàng diǎn ]
(一)、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在全国排球联赛上,几位再度出山的教练成为亮点。作者亲笔签名的旧书是此次拍卖会…
佥判 [ qiān pàn ]
(一)、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 宋 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纸尾 [ zhǐ wěi ]
书面文字结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宋书·蔡廓传》:“ 廓 曰:‘我不能为 徐干木 署纸尾也。’” 唐 杜牧 《送…
佥票 [ qiān piào ]
旧时官府签发的催办公事或传人到案的凭证。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差拘》:“又有奸恶之徒……买托城市光棍,预通蠹棍…
八大山人 [ bā tài shān rén ]
清初大画家朱耷别号。耷,明宗室,南昌人。明亡入山为僧。佯狂嗜酒,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致纵恣,别具一格。因常…
送票 [ sòng piào ]
明 制,内阁接到外臣奏章后,先草拟批示于票签上,然后连同奏章一并呈送皇帝朱笔批答,此谓“送票”。 明 沉德符 《野获…
花字 [ huā zì ]
犹花押。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近有自西南夷得 皋 授故君长牒,於 皋 位下,书若‘皋’字,復涂以墨,如刻石者,…
副署 [ fù shǔ ]
正式法令或文书上有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谓之副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推垛子 [ tuī duǒ zi ]
宋 代禁旅迁补制度名称。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禁旅迁补》:“国朝宿卫迁补之制,以岁月功次而递进者,谓之‘排连’。大…
派克钢笔 [ pài kè gāng bǐ ]
派克笔(Parker Pen)的创始人——乔治·派克出生于1863年,美国威斯…
附笔 [ fù bǐ ]
[释义](名)书信、文件等后面另加的话。 [构成]偏正式:附(笔 [例句]这个文件需要加附笔。(作宾语)英文翻译1.…
牙签玉轴 [ yá qiān yù zhóu ]
牙签玉轴(牙籤玉軸) 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隐居通议·古赋一》引 宋…
练习簿 [ liàn xí bù ]
是中学生和小学生笔记簿和家课的簿,由学校按科目和程度印制的封面通常附有校徽和学校名称,又称校簿,有时为了区别会把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