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箸玉杯 [ xiàng zhù yù bēi ]
象牙筷子和玉石酒杯。形容极度奢侈的生活。《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箸(zhù):筷…
牙樯 [ yá qiáng ]
(一)、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苍鹰赤雀,铁轴牙檣。”…
牙簟 [ yá diàn ]
剖象牙为细薄长条编织而成的垫席。亦泛指珍美的席子。
象载 [ xiàng zǎi ]
(一)、即象车。(二)、悬起图象以揭露秘事。(三)、佛经的代称。
应身 [ yìng shēn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筌象 [ quán xiàng ]
佛教语。指未超脱尘世的景象。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夫至觉玄湛,本絶声言,玅虑虚通,固略筌象。”
镂空 [ lòu kōng ]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空的象牙球。
八材 [ bā cái ]
指珠、玉、石、木、金属、象牙、皮革、羽毛等八种供制作器物的材料。
闲料嘴 [ xián liào zuǐ ]
犹言闲磕牙。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四折:“ 佛印 从来快开劈, 苏軾 特来閒料嘴。”
佛发 [ fú fā ]
相传为佛祖 释迦牟尼 的头发。《梁书·诸夷传·扶南国》:“又言其国有佛髮,长一丈二尺。詔遣沙门释 云宝 随使往迎之……
根牙 [ gēn yá ]
(一)、犹首尾。牙,同“芽”。(二)、比喻事物的萌芽和表现于外的迹象。
折迭扇 [ zhē dié shàn ]
亦称折扇。用竹木或象牙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能折叠的扇子。
折叠扇 [ zhé dié shàn ]
亦称“摺扇”。用竹木或象牙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能折迭的扇子。
不约儿赤 [ bù yuē ér chì ]
象声词。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两个跳上马,牙不约儿赤便走。”
领讨 [ lǐng tǎo ]
犹领取。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牙牌:内官监题本於内承应库领讨,象牙製造,每陞奉御或长随,即给一面…
佛力 [ fó lì ]
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诏》:“宜承佛力,弘兹宽大。” 元 何中…
佛郎机 [ fú láng jī ]
(1). 明 代泛指 葡萄牙 和 西班牙 。《明史·朱纨传》:“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 倭 人及 佛郎机 诸国入互市…
金银脸 [ jīn yín liǎn ]
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水米不打牙 [ shuǐ mǐ bù dǎ yá ]
连一点食物也未进。《金瓶梅.第七八回》:「我老身不打诳语,阿弥陀佛,水米不打牙,他若肯与我一个钱儿,我滴了眼睛在地!…
雕刻 [ diāo kè ]
(一)、在木、石、玉、金属、象牙等材料上雕琢或刻画出形象或图案。(二)、雕刻而成的艺术品。(三)、指雕塑。
象德 [ xiàng dé ]
(一)、谓象征德行。(二)、谓以君主的德行为榜样。(三)、佛教语。指佛祖之德。
象驭 [ xiàng yù ]
指高僧。佛教称高僧为“法门龙象”,故名。
鸳色 [ yuān sè ]
鸳鸟美丽的羽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娈童》诗:“翠被含鸳色,雕牀鏤象牙。”
齿牙爲猾 [ chǐ yá wéi huá ]
谓谗言造成灾祸。《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驪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
大牙 [ dà yá ]
(1).指旗竿上饰以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帅标识旗,亦为仪仗用旗。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紫贝为高阁,黄龙建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