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浊 [ fēn zhuó ]
(一)、尘浊之气。(二)、喻弊端。
除奸革弊 [ chú jiān gé bì ]
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时患 [ shí huàn ]
(一)、犹时弊。(二)、时祸。
锢陋 [ gù lòu ]
难于更改的陋规。錮,通“ 固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首改前弊》:“併访本地积习錮陋诸弊,逐款开列。”
尪弊 [ wāng bì ]
亦作“尩弊”。衰病疲困。《晋书·皇甫谧传》:“臣以尩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羣。”
有一利即有一弊 [ yǒu yī lì jí yǒu yī bì ]
见“有一利必有一弊”。
匡正 [ kuāng zhèng ]
纠正;改正:匡正时弊。
愆邪 [ qiān xié ]
过失和邪恶。《隋书·天文志中》:“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
弊源 [ bì yuán ]
弊病产生的根源。
切政 [ qiē zhèng ]
谓切谏时政弊端。
流弊 [ liú bì ]
由于事物本身不完善或工作中有偏差而产生的弊端,也指相沿袭而成的弊端。
救时厉俗 [ jiù shí lì sú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杜弊清源 [ dù bì qīng yuán ]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率由旧章 [ shuài yóu jiù zhāng ]
沿袭老规矩办事。《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率由:遵循。章:章程。
愆位 [ qiān wèi ]
失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夫 鄢将师 矫子之命,以灭三族,国之良也,而不愆位。”
弊幸 [ bì xìng ]
(一)、舞弊、侥倖而进。(二)、奸谋。
余愆 [ yú qiān ]
犹馀罪。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失守》:“乘舆覆辙遭天谴,思量臣子有餘愆。”
病弊 [ bìng bì ]
弊端。 吴组缃 《山洪》二四:“当 薛先生 问到地方病弊和人民苦痛的时候, 三官 板起了脸。”
鉏颣 [ chú lèi ]
谓铲除弊端,治理创伤。
积习生常 [ jī xí shēng cháng ]
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变省 [ biàn shěng ]
谓变革弊政,省察过错。
他功 [ tā gōng ]
其他功绩也。《白虎通·嫁娶》:「纪侯无他功。」;《风俗通·愆礼》:「子衡临郡,日浅无他功。」
獘俗 [ bì sú ]
陋俗,坏风俗。獘,通“弊”。
指斥 [ zhǐ chì ]
指摘;斥责:指斥时弊。
夏阳 [ xià yáng ]
夏季的阳光。《新唐书·李中敏传》:“雨不时降,夏阳骄愆,苗欲槁枯。”英文翻译1.a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