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谬 [ mí miù ]
(一)、亦作“迷繆”。迷惑谬误。(二)、昏迷。
疑谬 [ yí miù ]
亦作“疑繆”。可疑和谬误之处。三国 吴 韦昭《国语解叙》:“遭 秦 之乱,幽而復光,贾生、史迁 颇综述焉。及 刘光禄…
乖舛 [ guāi chuǎn ]
(一)、荒谬;错误。(二)、不顺遂:命途乖舛。
愆谬 [ qiān miù ]
错误,过失。语本《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
不归事 [ bù guī shì ]
犹言不致仕,不辞官。《新唐书·柳公权传》:“大中 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 稍耄忘,先羣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
斩头求活 [ zhǎn tóu qiú huó ]
砍掉脑袋,欲求活命。比喻荒谬、愚蠢。
失之毫厘 [ shī zhī háo lí ]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谬:差错。
出乖露丑 [ chū guāi lòu chǒu ]
乖:荒谬的;丑:可耻的。指在人前出丑。
悂缪 [ pī miù ]
亦作“ 悂谬 ”。谬误。《<史记集解>序》“虽时有紕繆,实勒成一家” 唐 司马贞 索隐:“紕犹错也,亦作‘悂’。字书…
是非轻重 [ shì fēi qīng zhòng ]
正确和谬误,事情的重要与不重要
貤缪 [ yí miù ]
亦作“貤谬”。增益其缪误;重复其缪误。
铅擿 [ qiān tī ]
以铅粉校改书籍中的谬误。指校勘之事。
邪山 [ xié shān ]
佛教语。喻谬论。以高山譬况,故有此喻。
违戾 [ wéi lì ]
(一)、违背。(二)、抵触;不一致。(三)、乖谬;不合情理。
天钩 [ tiān gōu ]
荒谬的事物,想象为从天上挂下来的钩子。
研却 [ yán què ]
研究;商讨。却,助词。《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太常…
言誓 [ yán shì ]
(一)、盟誓。《左传·成公十三年》:“言誓未就,景公 即世。”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孤谬蒙殊…
乖愆 [ guāi qiān ]
谬误,失当。《宋书·武帝纪下》:“政刑乖愆,伤化扰治。”
谬略 [ miù lüè ]
错误粗疏。《宋书·礼志四》:“今礼官所议,谬略未周。”
积非成是 [ jī fēi chéng shì ]
长期沿袭下来的谬误,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绳愆纠缪 [ shéng qiān jiū miù ]
改正过失,纠正错误。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
邪僻 [ xié pì ]
(一)、亦作“邪辟”。乖谬不正。(二)、品行不端的人。
沦误 [ lún wù ]
沉溺于谬误。《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李善 注:“沉沦谬误也。”唐 皇甫冉《题裴二十…
谬误 [ miù wù ]
错误;差错: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的。
蹠盭 [ zhí lì ]
(一)、亦作“蹠戾”。谓脚掌扭曲反戾。(二)、乖舛,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