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三口四 [ chún sān kǒu sì ]
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明康海《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飜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摶沙…
篙梢 [ gāo shāo ]
熟练的船工。《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九年》:“玄感 选运夫少壮者五千餘人,丹阳、宣城 篙梢三千餘人,刑三牲誓众。”胡三…
五峰 [ wǔ fēng ]
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胡桐泪 [ hú tóng lèi ]
胡杨树脂。其结晶体名胡杨碱。
肆意妄行 [ sì yì wàng xíng ]
妄:胡乱。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胡诌 [ hú zhōu ]
随口瞎编:顺嘴胡诌。胡诌一气。
老弦 [ lǎo xián ]
京胡、二胡等乐器上用的粗弦。
踝拐 [ huái guǎi ]
方言。踝骨。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说是踝拐痛,下不得水,挖土去了。’ 亭面胡 替他解释。”
目无三尺 [ mù wú sān chǐ ]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
礼饮 [ lǐ yǐn ]
谓按照一定礼节宴饮群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坚 ﹞命 整 书之以为酒戒,自是宴羣臣,礼饮而已。”胡…
上蔡语录 [ shàng cài yǔ lù ]
书名。三卷。宋、谢良佐之语录,曾恬、胡安国录。后经朱子删定。见《四库提要·子部·儒家类》。
铧犁 [ huá lí ]
铧和犁的并称。《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铜禁至严,民犹盗铸,况家有鐺釜,野有鏵犁,犯法必多。”胡三省 注:“…
花衚衕 [ huā hú tòng ]
妓院。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我是箇翠红堆傅粉的 何郎 ,花衚衕画眉的 张敞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
胡语 [ hú yǔ ]
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晋 法显《佛国记》:“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惟国国胡语不同。”唐 张籍《陇头》诗:“…
霜鞞 [ shuāng pí ]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诈胡 [ zhà hú ]
“诈胡”一般人们用来形容在打麻将时,不具备胡牌的条件而胡牌收钱。
胡沙 [ hú shā ]
(1).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唐 鲍君徽 《关山月》诗:“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宋 苏轼 《书李伯时所藏韩…
一塌胡涂 [ yī tā hú tú ]
一塌胡涂(一塌胡塗) 见“ 一塌糊涂 ”。
卵弹琴 [ luǎn tán qín ]
犹言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
咬卵弹琴 [ yǎo luǎn tán qín ]
犹言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
乱道 [ luàn dào ]
(一)、妄言;胡说。(二)、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三)、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
企予 [ qǐ yú ]
三国 魏 曹丕《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
练行尼 [ liàn xíng ní ]
佛教指修练戒行的比丘尼。《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后素有德操,遂居 瑶光寺 为练行尼。” 胡三省 注:“练行,…
眩鬻 [ xuàn yù ]
夸耀求售。眩,通“炫”。《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三年》:“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胡三省 注:“《汉书》…
坠琴 [ zhuì qín ]
弦乐器,有蟒皮面和桐木板面两种。前者琴筒像四胡而较短,后者琴筒像小三弦。原来是河南坠子的专用乐器,后来逐渐用于其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