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读本 [ rú dào fú dú běn ]
三教一体 [ sān jiào yī tǐ ]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宋明理学 [ sòng míng lǐ xué ]
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
儒气 [ rú qì ]
儒气的儒指的是儒家,古代科举考试都是以儒家的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儒气就是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经常用儒家的道理来指评世事…
观老庄影响论 [ guān lǎo zhuāng yǐng xiǎng lùn ]
此篇文章由憨山大师所写,当时代相关内容之书写特色为融孔老之说以入佛,或直接说解儒道典籍,为其解说模式并不在发扬儒家道…
智旭 [ zhì xù ]
明朝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锺,字澫益,自号八不道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反佛老,后读莲池书改信佛教。二十四岁…
儒者 [ rú zhě ]
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
贝经 [ bèi jīng ]
贝叶经,佛经。元 王恽《宋宾客弘道挽辞》:“诚身初不离儒行,进读何妨杂贝经。”明 陆采《明珠记·酬节》:“年老心閒,…
神道教 [ shén dào jiào ]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改本 [ gǎi běn ]
修改后的文本。《红楼梦》第八四回:“﹝ 贾政 ﹞便先看 代儒 的改本云:‘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説乐矣。’方覷着眼…
侍读 [ shì dú ]
(一)、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宋 高承《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唐明皇 开元 三年七月,敕每读史…
宿生 [ sù shēng ]
(一)、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二)、佛教语…
阿呀 [ ā yā ]
叹词。表示惊讶。《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喫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往后便倒。”《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阿呀…
行持 [ xíng chí ]
(一)、施用。《水浒传》第八七回:“﹝ 兀颜延寿 ﹞心中疑道:‘此必是 宋江 行持妖法。休问怎生,只就这里死撞出去。…
三场 [ sān chǎng ]
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
佛学 [ fó xué ]
(一)、即佛教哲学。通 常指包含在佛经中的各种教义、教理。来自古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后融合儒、道学说,形成中国佛 …
説教 [ shuō jiào ]
(一)、讲解和教授。《汉书·儒林传·梁丘贺》:“待詔黄门数入説教侍中,以召 贺。”颜师古 注:“为诸侍中説经为教授。…
至道 [ zhì dào ]
(一)、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大品 [ dà pǐn ]
(1).指佛经之全本或繁本,与节略本的“小品”相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读小品” 南朝…
邪见 [ xié jiàn ]
佛教指无视因果道理的谬论。泛指乖谬不合理的见解。《大乘起信论》:“所谓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綺…
宋学 [ sòng xué ]
主要指 宋 儒理学,同汉学相对。汉学专重训诂,宋学以义理为主,亦称理学。《宋史》为 周敦颐 、 程颐 、 朱熹 等人…
都讲 [ dōu jiǎng ]
(1).古代学舍中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选择高材者充之。《后汉书·丁鸿传》:“ 鸿 年十三,从 桓荣 受欧阳《尚书》,…
叶子奇 [ yè zǐ qí ]
叶子奇字世杰,号静斋,又号草木子,明浙江龙泉人。子奇曾获荐任巴陵主簿,洪武十一年(1378)因受株连下狱,在狱中…
离经畔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离经畔道(離經畔道) (1).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
禅家 [ chán jiā ]
修持禅定者。亦泛指佛家。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灵香散尽禪家接,谁共 殷源 《小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