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 [ jí tián ]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通“ 籍 ”。《汉书·文帝纪》…
小方脉 [ xiǎo fāng mài ]
即小儿科。中医十三科之一。参阅 明 陶宗仪《辍耕录·医科》。
营田 [ yíng tián ]
(一)、经营田产;购置田地。(二)、即屯田。(三)、屯田制之耕作地。
骥足以责 [ jì zú yǐ zé ]
(一)、子墨子怒耕柱子。(二)、。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三)、?”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四)、,驾骥与牛,…
三疾 [ sān jí ]
(一)、指狂、矜、愚三种不良气质。(二)、指好色、好货、好勇三种恶习。
春事 [ chūn shì ]
(一)、春耕之事。(二)、春色;春意。(三)、特指花事。(四)、指男女欢爱。
饭饲 [ fàn sì ]
喂养。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三:“经冬牛力弱,相戒勤饭饲。”
残俸 [ cán fèng ]
谓微薄的俸禄。宋 陆游《力耕》诗:“力耕岁有一囷米,残俸月无三万钱。”宋 陆游《稻陂》诗:“年来残俸絶,所望在一熟。…
析耕 [ xī gēng ]
分开田产,各自耕作。谓分家。宋 叶适《王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又三年,夷仲、贾夫人 相次卒,家益衰,兄弟析耕,不数斛…
开地 [ kāi dì ]
(一)、〈方〉耕或犁种土地。(二)、垦拓荒芜的土地。(三)、掠夺或占领土地。
餬料 [ hú liào ]
粘连物品的浆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裱背亦有十三科……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
不作 [ bù zuò ]
(一)、不兴起;不兴盛。(二)、不耕作;不写作。(三)、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
十三科 [ shí sān kē ]
(一)、宋元明时中医分科。(二)、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
再易 [ zài yì ]
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
满好个 [ mǎn hǎo ge ]
形容很好。《三侠五义.第三三回》:「金生尝了道:『满好个,满好个。』雨墨也就不叫颜生尝了,便灌入壶中,略烫烫,拿来斟…
富不过三代 [ fù bù guò sān dài ]
中国俗语: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完整的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小客 [ xiǎo kè ]
(一)、蕃国诸侯的使臣。(二)、谦称己之客人。(三)、没有耕牛或农具的细户。
砚耕 [ yàn gēng ]
指依靠笔墨维持生计。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之四:“砚耕多秀业,锦字重 三吴 。”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三好 [ sān hǎo ]
(一)、三种爱好。汉 扬雄《法言·修身》:“天下有三好:众人好己从,贤人好己正,圣人好己师。”《南史·萧琛传》:“琛…
锄耰 [ chú yōu ]
(一)、亦作“锄櫌”。锄和耰。农具名。一说锄柄。(二)、耡耰:(一)、泛指农具。(三)、犹耕种。
余一余三 [ yú yī yú sān ]
《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
余庭 [ yú tíng ]
明、蕲州人。与时落落不合,耕耨自食。每长歌田野间,自号三槐山人。见《蕲州志》。
佣耕 [ yōng gēng ]
亦作“佣畊”。谓受雇为田主耕种。《史记·陈涉世家》:“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南朝 梁 何逊《聊作百一体》诗:“佣…
耕织 [ gēng zhī ]
耕种纺织。犹言农桑。《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 贾…
不殖 [ bù zhí ]
(一)、不能蕃衍。《左传·昭公元年》:“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韦昭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