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哲礼 [ fán zhé lǐ ]
鹄色 [ hú sè ]
白色。《周礼·春官·巾车》“前樊鵠缨” 汉 郑玄 注:“以浅黑饰韦为樊,鵠色饰韦为缨。”
樊缨 [ fán yīng ]
络马的带饰。樊,马腹带;缨,马颈革。《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 郑玄 注:“樊,读如‘鞶带’之‘鞶…
萎哲 [ wěi zhé ]
语本《礼记·檀弓上》:“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人因以“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
礼请 [ lǐ qǐng ]
以礼聘请。《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后汉书·党锢传·刘淑》:“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
禋礼 [ yīn lǐ ]
升烟祭天之礼仪。《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七年》:“今兹禋礼,奠币上帝,祼鬯庙室,而地祇大神,久未亲祀。”
驾载 [ jià zài ]
驾车负载。《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 永建 二年, 顺帝 策书备礼,玄纁徵之,復固辞疾篤。乃詔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致知 [ zhì zhī ]
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作咏 [ zuò yǒng ]
作诗歌也。《南史·范泰等传》论曰:「夫令问令望,诗人所以作咏,有礼有法,前哲由斯播美。」
礼记 [ lǐ jì ]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
天理 [ tiān lǐ ]
(一)、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唯物主义哲学中,一般指自然法则,即自然之理;唯心主义哲学中,主要指抽象的观念或精神实体。所…
樊哙冠 [ fán kuài guān ]
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 鸿门 宴上,项羽 欲杀 刘邦,汉 将 樊哙 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 羽 营,责…
下牀答拜 [ xià chuáng dá bài ]
《后汉书·樊英传》:「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奴婢拜问,英下牀将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
惰懈 [ duò xiè ]
懒惰懈怠。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 成王 质仁圣哲,能明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
坐侍 [ zuò shì ]
陪侍,侍坐。《新唐书·礼乐志五》:“上元 元年,尊太公为 武成王,祭典与 文宣王 比,以歷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介胄之士 [ jiè zhòu zhī shì ]
着甲胄之士也。亦称介者、介士。《尉缭子·武议》:「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介胄之士,靡不慕义。」;《后汉书·樊准传》:…
泽手 [ zé shǒu ]
(1).谓手相搓揉。《礼记·曲礼上》:“共饭不泽手。” 郑玄 注:“泽谓捼莎也。” 孔颖达 疏:“古之礼,饭不用箸,…
五路 [ wǔ lù ]
(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
延问 [ yán wèn ]
请教询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
进屯 [ jìn tún ]
进驻。《晋书·庾翼传》:“ 路永 进屯 合肥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壬申,进屯 冯翊郡 ,过旧…
大司 [ dà sī ]
犹言大事。《左传·昭公元年》:“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晋书·纪瞻传》:“在昔哲王象事备物,明堂所以崇上帝,清庙所…
钦和 [ qīn hé ]
(1).敬从,敬奉。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至於熏炉夜爇,法鼓旦闻,予则跕躔抠元,躬行顶礼,询道哲…
垂宪 [ chuí xiàn ]
垂示法则。《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晋书·后妃传序》:“是以哲王垂宪,尤重造舟之礼…
条缨 [ tāo yīng ]
丝制的带子。饰于驾车的马或结于冠。条,通“ 绦 ”。《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 郑玄 注:“条…
共财 [ gòng cái ]
共有财富。《礼记·祭法》:“ 黄帝 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 孔颖达 疏:“共财者,谓山泽不鄣,教民取百物以自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