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鬭 [ zhàn dòu ]
(一)、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国语·晋语四》:“偃 也闻之:‘战鬭,直为壮,曲为老。’未报 楚 惠而抗 宋,我…
弥兵 [ mí bīng ]
止息战事。弥,通“ 弭 ”。《周礼·春官·男巫》“春招弭,以除疾病” 汉 郑玄 注:“ 杜子春 读‘弭’如‘弥兵’之…
八八 [ bā bā ]
(1).老者之称。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八八,乃迻语之称巴巴也。《唐书》, 德宗 以 怀光 外孙 燕八八 …
逆战 [ nì zhàn ]
犹迎战。《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赤壁 、 淝水 之役。曰:…
夷寇 [ yí kòu ]
指外族入侵的战祸。《后汉书·宦者传·曹节》:“州牧郡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故虫蝗为之生,夷寇为之起。”
气夺 [ qì duó ]
勇气丧失。《尉缭子·战威》:“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鬭,气夺则走。” 汉 王粲 《羽猎赋》:“禽兽振骇,魂亡气夺。…
战守 [ zhàn shǒu ]
攻和守。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
角斗士 [ jiǎo dǒu shì ]
又译“剑斗士”。古代罗马迫使战俘成为专门从事剑斗的一种奴隶。在庆祝节日或战争胜利时,在大剧场举行角斗表演。或角斗士之…
诈击 [ zhà jī ]
突然袭击。诈,通“ 乍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
于仲文 [ yú zhòng wén ]
隋人,觊之弟,字次武。武将,屡立战功,官至左翊衞大将军。着有《汉书刊繁略览》。见《隋书·卷六十》。
差彊人意 [ chà qiáng rén yì ]
亦作“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
鸣条之事 [ míng tiáo zhī shì ]
指伊尹相汤伐桀,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
今王 [ jīn wáng ]
周 代称诸侯无谥号者。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至若诸侯无諡者, 战国 已上谓之今王。天子见黜者, 汉 魏 已…
近县 [ jìn xiàn ]
邻近之县。《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檄以示 巴蜀…
封禄 [ fēng lù ]
古代受封爵者所得之俸禄。《战国策·楚策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汉 焦赣《易林·观之恒》:“春草荣华,长女…
放麑 [ fàng ní ]
亦作“ 放麛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
刘备 [ liú bèi ]
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军。军阀混战中采用诸葛亮…
绳缆 [ shéng lǎn ]
(一)、缆绳。系船的绳索。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或以青林之枝为櫂,或以木兰之心为檝,练实之竹为篙,石脉之纫为绳…
鲙刀 [ kuài dāo ]
切肉的刀。《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戊午,钱鏐 济 江 迎战,大破之,汉宏(刘汉宏)易服持鱠刀而遁。”按,《新…
白鹞子 [ bái yào zǐ ]
(一)、古代战船名。《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巴延 麾诸将以白鷂子千艘攻之(阳逻堡),三日不克。”亦省作“白…
签军 [ qiān jūn ]
(一)、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二)、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海明威 [ hǎi míng wēi ]
人名。(公元1898~1961)美小学说家。医生之子,欧战时参加救护队,至意大利前线服务,曾受重伤。嗣任战地记者,后…
运亡爲存 [ yùn wáng wéi cún ]
犹言救亡图存。汉刘向《<战国策>序》:“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转危爲安 [ zhuǎn wēi wéi ān ]
把危险转化为平安。汉刘向《<战国策>书录》:“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
引狼自卫 [ yǐn láng zì wèi ]
引狼自卫(引狼自衞) 犹言引虎自卫。 王树枏 《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天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諫,且有引狼自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