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制 [ jīn zhì ]
谓山川像衣襟一样互相交会、制约而形成冲要地带。
织补 [ zhī bǔ ]
用纱或线仿照织布的方式把衣物上破的地方补好。
衲衲 [ nà nà ]
濡湿貌。衲,通“纳”。语本 汉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明 唐寅《题画》诗之五:“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
特意 [ tè yì ]
特地:这块衣料是他特意托人从上海买来送给你的。
暑衣 [ shǔ yī ]
夏衣。唐 李咸用《游寺》诗:“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唐 张乔延《福里秋怀》诗:“病携秋卷重,闲著暑衣轻。”宋 朱…
乌韭 [ wū jiǔ ]
一种苔藓类植物,多生于潮湿的地方。又名昔邪、垣衣等。
绅衿 [ shēn jīn ]
旧时泛指地方绅士和学界人士。衿(jīn):念书人穿的衣服。
苔衣 [ tái yī ]
泛指苔藓。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苔衣随溜转,…
挖补 [ wā bǔ ]
把坏的地方去掉,用新的材料补上:挖补衣服。挖补字画。
府绸 [ fǔ chóu ]
一种平纹棉织品,质地细密平滑,有光泽,多用来做衬衣。
衣锦食肉 [ yì jǐn shí ròu ]
衣锦食肉(衣錦食肉) (1).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商君书·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
酒次青衣 [ jiǔ cì qīng yī ]
酒次:宴饮间。青衣: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多为地位低贱者所穿。晋孝怀帝被俘后曾被迫穿青衣为人斟酒。指受欺辱。《晋书…
依人作嫁 [ yī rén zuò jià ]
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乡,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舞局 [ wǔ jú ]
舞会。 许地山 《无忧花》:“今晚有舞局,你把我那新做的舞衣拿出来,再打电话叫裁缝立刻把那套蝉纱衣服给送来。”
晾夏 [ liàng xià ]
谓旧俗在农历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晒纱葛之类的衣服。《龙游县志·地理考·风俗》:“上巳日以纱葛衣出曝,谓之晾夏。”
緑衣元寳 [ lǜ yī yuán bǎo ]
青苔的别名。又名地钱、绿拗儿。参阅宋陶穀《清异录·绿衣元宝》。
正襟安坐 [ zhèng jīn ān zuò ]
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同“正襟危坐”。
裁缝铺 [ cái féng pù ]
代人缝制衣服的铺子。也称成衣铺。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二幕:“艾沙格:我在这个地方开了二十三年的裁缝铺。…
领口 [ lǐng kǒu ]
(一)、衣服上两肩之间套住脖子的孔及其边缘:这件毛衣领口太小。(二)、领子两头相合的地方:领口上别着一个宝石别针。
青衣节级 [ qīng yī jié jí ]
指宋元时地方狱吏。因穿皂衣,故称。《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且説那伙人,见青衣节级下地方,把妇人王氏放回家去,又拘总…
边土 [ biān tǔ ]
犹边地。汉 王充《论衡·书虚》:“舜 葬於 苍梧,禹 葬於 会稽,巡守年老,道死边土。”唐 司马扎《古边卒思归》诗:…
天贵 [ tiān guì ]
指皇室的高贵地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共起布衣,俱登天贵。”
禅衣 [ chán yī ]
(一)、僧衣。唐 元稹《智度师》诗:“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禪衣。”宋 梅尧臣《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诗:“禪衣…
衣裳格子 [ yī shang gé zi ]
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曲折槅子东,找夹空地方,竪着架衣裳格子,上面还大大小小放着些零星匣子…
衣锦 [ yī jǐn ]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吕氏春秋·用众》:“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去,衣锦而入。”《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詔曰…
【词语拼音】dì yī
【词语解释】藻类与某些低等光 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分布很广,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在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中起 重要作用,少数也供食用,多种还可提制染料、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