搦战 [ nuò zhàn ]
挑战(多见于早期白话)。
抄小路 [ chāo xiǎo lù ]
由较小但较捷近的路线行进。《三国演义.第五回》:「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迳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
搦管操觚 [ nuò guǎn cāo gū ]
搦管操觚 搦:持、拿;管:指毛笔;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古人用以书写。指提笔作文。
摇旗擂鼓 [ yáo qí léi gǔ ]
作战时舞旗击鼓。《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比喻附和他人,助长声威,含有贬意。如:「…
一搦 [ yī nuò ]
一握;一把。形容纤细。 唐 李百药 《少年行》:“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
吮毫搦管 [ shǔn háo nuò guǎn ]
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毫:毛笔的笔尖;吮毫:将笔尖含在口中,指以…
虎睛圆 [ hǔ jīng yuán ]
一种药名,主治治小儿惊风壮热,痰涎壅滞,精神昏愦,睡多惊啼,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笄岁 [ jī suì ]
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宋 柳永《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飜黄倒皂 [ fān huáng dào zào ]
犹言颠倒黑白。明 康海《鲍老儿·秋日闲情》套曲:“眉來眼去,唇三口四,泥爛油滑,飜黄倒皂,呼風唤雨,搦霧摶沙。”
唇三口四 [ chún sān kǒu sì ]
犹言说三道四。形容胡说。明康海《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飜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摶沙…
涉人 [ shè rén ]
船夫。《左传·哀公十五年》:“虽陨於深渊,则天命也,非君与涉人之过也。”晋 郭璞《江赋》:“舟子於是搦棹,涉人於是檥…
颔颏 [ hàn kē ]
嘴下部分,下巴。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恼的我不邓邓忿气盈腮,可怎生另巍巍把咱单搦,不由我这胡髯乍满頷頦。…
乳团 [ rǔ tuán ]
以乳炼制成固体之食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畜类·乳腐》:「集解,又造乳团法,用酪五升煎滚,入冷浆水半升,必自…
短弄 [ duǎn nòng ]
短的乐曲。弄,乐曲名。唐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周处 长桥役,侯调 短弄哀。”清 唐孙华《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
泛游 [ fàn yóu ]
亦作“泛游”。1.谓博览。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汎游羣籍,菁华无弃;搦札含毫,必弘靡丽。”(…
翁妪 [ wēng yù ]
老翁老妇的并称。多指老年夫妇。《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捉搦歌》:“天生男女共一处,但得两个成翁嫗。”唐 韩愈《谴疟鬼…
半拆 [ bàn chāi ]
大指与二指伸张开时的距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王季思 注:“俗本…
八蕃 [ bā fān ]
(1).谓八方蛮夷之地。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2). 唐 代谓 高丽 、 真腊 …
诈人 [ zhà rén ]
(一)、诡诈的人。汉 刘向《说苑·指武》:“吾赖於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汉 扬雄《法言·…
诀脉 [ jué mài ]
割断血管。诀,通“ 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 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
战阵 [ zhàn zhèn ]
作战或比赛的阵势;战场阵地久经战阵的老战士作战的阵法教之战阵
战战慄慄 [ zhàn zhàn lì lì ]
战战慄慄(戰戰慄慄)见“ 战战栗栗 ”。
以战去战 [ yǐ zhàn qù zhàn ]
以战去战(以戰去戰) 用战争消灭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醋浆 [ cù jiāng ]
(1).酿醋用的流质酵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秫米醋法。五月五日作,七月七日熟。入五月,则多收粟…
战例 [ zhàn lì ]
战争、战役或战斗的事例:光辉战例。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