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 [ hè shī ]
天名精的子实。中医入药,治蛔虫病和蛲虫病。
童便 [ tóng biàn ]
中医指十二岁以下健康男孩子的尿,可入药。
刀圭 [ dāo guī ]
(一)、中药的量器名。(二)、指药物。(三)、指医术。(四)、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五)、汤匙。
榜嘎 [ bǎng gā ]
藏名榜阿嘎保,全草均可入药,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药到回春 [ yào dào huí chūn ]
形容药效很好或医术高明。如:「在张大夫悉心治疗下,病患无不药到回春,逐渐康复。」
方剂 [ fāng jì ]
中医指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药物及其用量,指明制法和用法的规范化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 [ dōng chī luó bo xià chī jiāng ]
民间谚语。四季常吃萝卜和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地榆 [ dì yú ]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
煎汤 [ jiān tāng ]
中医学术语,说白了就是用水加热熬药的意思。
江湖医生 [ jiāng hú yī shēng ]
(一)、假称有医学知识的人。(二)、卖药的流动小贩。
香附子 [ xiāng fù zǐ ]
莎草的块根。中医入药,有健胃、镇痛和调经的功效。
清补 [ qīng bǔ ]
中医用语。谓以清淡平和的药物或食物滋补身体。
胎衣 [ tāi yī ]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胎衣。入药时叫紫河车。
针药 [ zhēn yào ]
(一)、亦作“鍼药”。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
藏药浴 [ cáng yào yù ]
拼音:cáng yào yù 解释:藏医药浴又称五味甘露浴,最早记载于藏医…
地肤子 [ dì fū zǐ ]
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牛齝 [ niú chī ]
亦称“牛转草”。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寒者热之 [ hán zhě rè zhī ]
一个医学术语,指寒性的疾病,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中药方剂 [ zhōng yào fāng jì ]
方剂中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热药 [ rè yào ]
中医指具有热性或温性的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齐药 [ qí yào ]
配制药物。《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方技 [ fāng jì ]
也叫方术。旧 时医药、卜卦、星占、相面等技术的总称。
处方笺 [ chǔ fāng jiān ]
医生诊断完毕后,开给病患的药单子。参见「处方」条。
秦皮 [ qín pí ]
小叶白蜡树的树皮,中医入药,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弥宗 [ mí zōng ]
古官名。掌弥灾兵,兼主诸侯疾病医药之事。弥,通“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