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 [ xià zhī gǔ ]
拼音: xià zhī gǔ 解释: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
臀大肌 [ tún dà jī ]
解剖学名词。起始于髂脊后侧、骨(荐椎骨)和尾骨。而终止于髂胫束(肠胫束)和股骨大转子。其作用为:伸展及内收髋关节、向…
柔若无骨 [ róu ruò wú gǔ ]
形容女子身体柔软,好像没有骨头一样。
鼻骨整形 [ bí gǔ zhěng xíng ]
拼音:bí gǔ zhěng xíng 解释:鼻骨整形即通过手术进行美化鼻子形态,鼻子为…
炊骨 [ chuī gǔ ]
烧人骨。极言凄惨。《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 孙臏 、 吴起 之兵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箫心剑态 [ xiāo xīn jiàn tài ]
犹言幽情侠骨。 龚自珍 《湘月》词自注引 洪子骏 《金缕曲》词:“侠骨幽情簫与剑,问簫心剑态谁能画?” 柳亚子 《将…
曝骨履肠 [ pù gǔ lǚ cháng ]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骨鹿舞 [ gǔ lù wǔ ]
舞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圆毬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於毬子上,其妙…
团扇 [ tuán shàn ]
圆形的扇子,一般用竹子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铁丝做圈,蒙上绢、绫子或纸。
骨体 [ gǔ tǐ ]
(一)、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清 余怀…
挑鬓头 [ tiāo bìn tóu ]
旧时女子以骨针支两鬓,使两边隆起的发式。
骨血 [ gǔ xuè ]
(多指子女等后代):她确是这对夫妇的亲骨血。
玉骨 [ yù gǔ ]
(1).白骨,死者的骸骨。 宋 王安石 《悼慧休》诗:“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宋 陆游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沉氏…
眶底骨折 [ kuàng dǐ gǔ zhé ]
拼音:kuàng dǐ gǔ shé 解释:眶底骨折薄弱,眼眶骨折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颌…
粘皮着骨 [ nián pí zhuó gǔ ]
nián pí zhuó gǔ 粘皮着骨(粘皮著骨) (1).比喻执着,刻板。《朱子全书》卷十八:“其深浅在人,不必…
上肢骨 [ shàng zhī gǔ ]
生理学名词。由上膊骨一对、桡骨一对、尺骨一对、腕骨八对、掌骨五对、指骨十四对而成。又为上肢带(肩胛骨及锁骨)与固有上…
前膊骨 [ qián bó gǔ ]
(Bonesoffore-arm)生理学名词。亦名前臂骨,尺骨桡骨之总称。尺骨为三棱形之长骨,上端强大,与上膊骨(肱…
碧牙签 [ bì yá qiān ]
唐 开元 时以碧色牙骨作签,为子库书的标记。
反骨洗髓 [ fǎn gǔ xǐ suǐ ]
反骨:换骨;洗髓:换骨髓。换掉骨髓。
骨冬 [ gǔ dōng ]
象声词。 鲁彦周 《找红军》:“一脚踩下去,很深的泥浆,拔起脚来的时候,身子稍一不稳,就骨冬一声摔在地上。”骨鼕:象…
扁骨 [ biǎn gǔ ]
扁平的骨头,如胸骨、颅骨中的顶骨等。
红骨髓 [ hóng gǔ suǐ ]
含有很多血管和神经的红色骨髓,有造血功能。婴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成人长骨骨腔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
骨肉团圆 [ gǔ ròu tuán yuán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骨都 [ gǔ dōu ]
见“ 骨都侯 ”。(1).指疙瘩。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开了牢门,则怕磕你一箇骨都。”(2).形容嘴巴撅…
誓骨 [ shì gǔ ]
《淮南子·齐俗训》:“故 胡 人弹骨,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高诱 注:“胡 人之盟约,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