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派道教 [ fú lù pài dào jiào ]
斗文 [ dòu wén ]
(一)、剑鞘上的星纹图案。亦指代剑。(二)、指符箓上笔画屈曲的字形、图形。
符咒 [ fú zhòu ]
符箓和咒语的合称。符指画在纸上似字非字的图形。咒是口中诵念的语句。迷信的人认为画符念咒可以驱使鬼神。
符图 [ fú tú ]
符箓和图谶的合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仙道録》:一经戒,二服饵,三房中,四符图。”
镇宅 [ zhèn zhái ]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主籙 [ zhǔ lù ]
(一)、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唐 谷神子《博异记·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蓬莱、崑閬、…
鸳鸯符 [ yuān yāng fú ]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
黄箓 [ huáng lù ]
(一)、指道士所做道场。道士设坛祈祷,所用符箓,皆为黄色,故称。(二)、道家洁斋之法。
写籙 [ xiě lù ]
书写符箓。 唐 项斯 《题太白山隐者》诗:“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籙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云篆 [ yún zhuàn ]
(一)、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二)、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三)、谓形如篆书的云。
画瓦书符 [ huà wǎ shū fú ]
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受籙 [ shòu lù ]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写箓 [ xiě lù ]
书写符箓。 唐 项斯 《题太白山隐者》诗:“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籙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禹碑 [ yǔ bēi ]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灵飞经 [ líng fēi jīng ]
道经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及《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二种,合称《灵飞经》。
五岳真形图 [ wǔ yuè zhēn xíng tú ]
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
虎箓 [ hǔ lù ]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符官 [ fú guān ]
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洞宾 听説:‘吾忘其所以,来朝是吾生日,符官有劳心力远来。…
瑶章 [ yáo zhāng ]
(一)、指帝王祭祀或册封时所用的文书。(二)、道家祈天时所书的符箓。(三)、对他人诗文、信札的美称。
虎籙 [ hǔ lù ]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青词 [ qīng cí ]
(一)、亦作“青辞”。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二)、为一种文体。
龙符 [ lóng fú ]
(一)、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身随玉帐心应愜,官佐龙符势又全。”参见“ 龙节 ”…
膺箓受图 [ yīng lù shòu tú ]
膺箓受图(膺籙受圖) (1).谓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图,河图;箓,符命。 汉 张衡 《东京赋》:“ 高祖 膺籙受…
六丁 [ liù dīng ]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仙书云篆 [ xiān shū yún zhuàn ]
仙人所书的奇字与道家符箓之字。《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元本不可得,纵以相付,仙书云篆,公亦不能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