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一,二则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同门异户: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泥佛劝土佛:比喻同类相劝。含有彼此一样,谁也不必劝说谁之意。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刳胎杀夭:指凶残不义。同“刳胎焚夭”。
呼朋引类:招呼聚集同类的人(多含贬义)。明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博徒持小杌坐地…呼朋引类,以钱…
优柔魇饫:优柔:不慌不忙地;魇:吃饱后满足的样子;饫:饱食。比喻从容舒缓地体味其含义,并从中得到满足。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然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智者见智:常用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
含冤负屈:含冤负屈(含冤負屈) 亦作“ 含冤受屈 ”。有冤未申,遭受委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
听其言观其行: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常有不仅要听他说的,更重要的是看其做的如何的含义。
迈四方步:一句半口头语的成语词,在不同环境下其意义也可截然相反,可以是褒义的形容人不慌乱心中有定,也可…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 含义。《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王昶给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谦实等…
誓不两立:誓不两立(誓不兩立) 立誓不与仇敌共生存于人世间。形容双方仇恨很深。《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飘飘然:(一)、轻飘飘的,好像浮在空中:喝了几杯酒,脚下不觉有些飘飘然。(二)、形容很得意(多含贬义)…
呜呼哀哉:旧时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语。常用以表示哀悼死者。《诗经·大雅·召旻》:“於(呜)乎哀哉!维今之人…
百折不摧:百折不摧 同“ 百折不挠 ”。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
违世乖俗:违世乖俗(違世乖俗) 同“违时绝俗”。 清 管同 《饿乡记》:“故非违世乖俗,廉耻礼义之士,…
闪烁其词: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词:言语,说话。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
可同患,难处安: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老卵不谦:江苏、上海一带的方言,比喻某个人吊儿郎当、不羁、自恣、天不怕地不怕,且喜欢主动地恶意骚扰别人…
饔飧不济:饔飧不济(饔飧不濟) 同“ 饔飧不继 ”。《三侠五义》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济,我这里有白银…
背义负恩:bèi yì fù ēn 背义负恩(背義負恩) 同“ 背恩忘义 ”。《旧唐书·乔琳传》:“上…
苟延残喘: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含贬义)。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