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亡秦: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
金字招牌: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用来显示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比喻向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
树碑立传: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加以颂扬,现在比喻通过某种途径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
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
救困扶危:救困扶危 谓救济、扶助困顿危难中的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疎财仗义,…
愤不顾身:激于义愤,不惜生命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借尸还魂: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能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
乐善不倦:乐善不倦(樂善不倦) 乐于坚持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
议不反顾:议不反顾(議不反顧) 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 义 ”。《文选·司马相如<…
轻财好义:qīng cái hào yì 轻财好义(輕財好義) 犹言轻财重义。《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见马克思:死的委婉语(限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我比老弟痴长五岁,河北沧州人氏,父亲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赶…
隳肝尝胆:隳肝尝胆(隳肝嘗膽) 犹言隳肝沥胆。 唐 张九龄 《与李让侍御书》:“忠信获戾,古人之言。惟…
取青媲白: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信 韩子 之…
丁一确二:丁一确二(丁一確二) 明白;确实。《朱子语类》卷六九:“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
一斑半点:一斑半点(一斑半點) 比喻极小部分。 宋 胡宏 《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於…
口服心服:口服心服 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合作网的制度应当在全国推广…
究而言之:犹总而言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称人之母曰‘寿堂’。盖不…
十口相传:十口相传(十口相傳) 许多人辗转相传。 茅盾 《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
鱼书雁帖:yú shū yàn tiē 鱼书雁帖(魚書雁帖) 泛指书信。 明 高濂 《绛都春序·题情》…
惊耳骇目:惊耳骇目(驚耳駭目)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
顺口开河:shùn kǒu kāi hé 顺口开河(順口開河) 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
明火执杖:明火执杖(明火執杖) 同“ 明火执仗 ”。《西游记》第四十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
辞不达义:辞不达义(辭不達義)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
弃邪从正:弃邪从正(棄邪從正) 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
与虎添翼:与虎添翼(與虎添翼) 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强。《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