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茫然费解: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
烂羊头:(一)、对人的蔑称。(二)、形容人被打得血肉模糊。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对面不识: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不经一事: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加对此事情的认识。
执迷不悟: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固执错误认识,不知悔悟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旧唐书·苏味道传》:“但模棱以持两端可…
心所谓危: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
听聪视明: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脚踏两只船:也说脚踩两只船。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而犹豫不决。也比喻企图投机取巧而两方面都联系着。
越凫楚乙: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以筌为鱼: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某种格式或标准的;完全拘泥于某种模式而定型、安排或完成的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审慎的。形容…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
知行合一:明代王守仁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命题。反对“知在行先”的说法,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
当局者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指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
主观主义: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点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来认识和对待事物,以致…
行易知难:行易知难(行易知難) 孙中山 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