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鉢 [ nà bō ]
亦作“纳宝”。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 时国君的行营。元 周伯琦《<扈从诗>前序》:“啟行…
佛鉢 [ fó bō ]
相传为佛陀所用的食钵。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佛鉢,青玉也,受三斗许。”晋 法显《佛国记》卷上:“昔…
乳鉢 [ rǔ bō ]
亦作“乳钵”。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宋 洪迈《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癥块者,以硵砂、硝石二味,乳鉢中…
行鉢 [ xíng bō ]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元 张养浩《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宝鉢 [ bǎo bō ]
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法苑珠林》卷五一:“男女擎持宝鉢,满中七宝,取无穷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饭鉢 [ fàn bō ]
盛饭的钵盂。元 张宪《赠西僧》诗:“胡经函贝叶,饭鉢繫椰瓢。”
法鉢 [ fǎ bō ]
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逐日里送真经,使的奴家舌头破,血染法鉢。”
铁鉢 [ tiě bō ]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唐 戴叔伦《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唐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
龙鉢 [ lóng bō ]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坚 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鉢中…
斋鉢 [ zhāi bō ]
即钵。僧尼的食器。宋 苏轼《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鉢久凄凉。”
石鉢 [ shí bō ]
陶钵。僧人用的食器。元 虞集《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元 萨都剌《贺天竺长老訢…
髹鉢 [ xiū bō ]
涂上漆的钵盂。元 吴师道《和黄晋卿<北山纪游诗>》:“传玩遗髹鉢,兴嗟对殯宫。”
优昙鉢 [ yōu tán bō ]
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
传衣鉢 [ chuán yī bō ]
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
降龙鉢 [ xiáng lóng bō ]
降伏毒龙的佛钵。《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如来 化 迦叶 三兄弟,至 优娄频螺村,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
沿门讬鉢 [ yán mén tuō bō ]
见“沿门持鉢”。
沿门持鉢 [ yán mén chí bō ]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
捺鉢 [ nà bō ]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持鉢 [ chí bō ]
1.佛教语。托钵。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至时持鉢往福众生。” 唐 吴融 《金陵遇悟空上人》诗:“…
火鉢 [ huǒ bō ]
即火盆。 郭沫若 《行路难》:“他话还没有落脚便向火钵里吐了起来。” 巴金 《神·鬼·人》:“他把壶放回到烧着…
木鉢 [ mù bō ]
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元 萨都剌 《送龙翔寺约上人之俗归宜兴状寺》诗:“早趁鐘声持木鉢,夜随灯影认禪牀。”
瓶鉢 [ píng bō ]
(1).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唯将旧瓶鉢,却寄白云中…
沙鉢 [ shā bō ]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钵头。用作盛器或食具。 清 曹寅 《和孙子鱼食荠诗寄二弟》:“沙鉢穷家活,皇天茁此徒。”
托鉢 [ tuō bō ]
亦作“ 托钵 ”。1.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
瓦鉢 [ wǎ bō ]
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周书·儒林传·卢光》:“令 光 於桑门立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瓦鉢、锡杖各一。”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