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寂寞”。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二)、同“寂寞”。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三)、同“寂寞”。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汉 班固《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南朝 梁 僧顺《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四)、同“寂寞”。冷落;凄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一)、同“ 寂寞 ”。空虚。
《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二)、同“ 寂寞 ”。寂静;沉寂。
《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三)、同“ 寂寞 ”。清静;恬淡。
《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四)、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寂的意思】:寂 jì(ㄐ一ˋ) (一)、静,没有声音:寂静。寂寞。孤寂。寂寂。寂灭。寂默。寂寥(寂静空旷)。 详情>
【漠的意思】:漠 mò(ㄇㄛˋ) (一)、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漠。漠北。(二)、空旷:广漠。荒 详情>
•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 惊异于那死寂漠漠被如此恰当的回话打破。
•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
• 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严叟沈冥,不是过也。
•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