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祭地祇之坛。
(一)、古祭地祇之坛。
《晋书·武帝纪》:“并圜丘、方丘於南北郊,二至之祀合於二郊。” 宋 王安石 《议郊祀坛制》:“天阳而动,地阴而静,故祭於泽中之方丘。”
方丘,汉语词语,读音为fāng qiū ,释义为古祭地祇之坛。出自《晋书·武帝纪》、宋 王安石 《议郊祀坛制》。
【方的意思】:方 fāng(ㄈㄤ) (一)、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二 详情>
【丘的意思】:丘 qiū(ㄑ一ㄡ) (一)、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二)、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三)、 详情>
• 方丘是指古代祭祀地祇的场所。
• 塘堰广泛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区。
• 后世对地祇的正祭,就是方丘祭地。
• 南方丘陵地区农田氮素渗漏特征研究
• 方丘又名方泽,明洪武四年正月建。
• 方丘斋宫台址尚存,为一高大平台。
• 泰折即方丘,折如磐折折旋之义,喻方也。
• 方丘在北郊,岁夏至,皇帝大祭地于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