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后汉书·刘虞传》:“虞 初举孝廉,稍迁 幽州 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 鲜卑、乌桓、夫餘、秽貊 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隋书·豆卢勣传》:“民为之謡曰:‘我有 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乌来翔。’”《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家在 凉州,奕世豪望,为民夷所附。”
(一)、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后汉书·刘虞传》:“ 虞 初举孝廉,稍迁 幽州 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 鲜卑 、 乌桓 、 夫餘 、 秽貊 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隋书·豆卢勣传》:“民为之謡曰:‘我有 丹阳 ,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乌来翔。’”《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家在 凉州 ,奕世豪望,为民夷所附。”
民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n yí,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
【民的意思】:民 mín(ㄇ一ㄣˊ) (一)、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 详情>
【夷的意思】:夷 yí(一ˊ) (一)、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二)、中国旧时指外 详情>
• 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
• 山行野宿,往来绥辑凡九年,民夷安业。
• 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 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
• 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 黄华、张进初图逆乱,扇动左右,兴志气忠烈,临难不顾,为将校民夷陈说祸福,言则涕泣。
• 凡驻澳民夷,编查有法,洋船出入,盘验以时,遇有奸匪窜匿,唆诱民夷斗争、盗窃及贩卖人口、私运禁物等事,悉归查察办理,通报查核,庶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