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延误。
(一)、拖延;延误。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选既稽滞,又未必审得其人。”《宋书·夷蛮传·倭国》:“每致稽滞,以失良风。”《明史·宦官传二·张彝宪》:“管盔甲主事 孙肇兴 恐稽滞军事,因劾其悮国。”
【稽的意思】:稽 jī(ㄐ一) (一)、停留:稽留。稽滞。(二)、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三)、计较: 详情>
【滞的意思】:滞(滯) zhì(ㄓˋ) (一)、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 详情>
• 涉秋霖漉,盆溢滔涌,涛波滂沛,激杨绝道,汉水逆让,稽滞商旅。
• 请委逐部判官检覆判决,如复稽滞,许本路转运使闻奏,命官推鞫,以警弛慢。
• 三公明知二州之要,所宜速定,当越禁取能,以救时敝;而不顾争臣之义,苟避轻微之科,选用稽滞,以失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