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燃料用的杂木。
(一)、作燃料用的杂木。
《墨子·节葬下》:“ 秦 之西,有 仪渠 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宋史·食货志下八》:“其餘橘园、鱼池……柴薪、地铺、枯牛骨、溉田水利等名,皆因诸国旧制,前后屡詔废省。”
柴薪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作燃料用的杂木。
firewood
【柴的意思】:柴 chái(ㄔㄞˊ) (一)、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二)、烧柴祭天:“柴于 详情>
【薪的意思】:薪 xīn(ㄒ一ㄣ) (一)、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 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 详情>
• 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 解释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
• 明设抽分厂,征收竹木、柴薪税。
• 山民房子边堆起的柴薪,整齐而清洁。
• 民国期间,年年可以樵采五六十捆柴薪。
• 司掌浴室、浴灶及所用之柴薪等之职称。
• 部议:各省满兵饷有定额,无支给柴薪之例。
• 为他也为自己,她愿成为让仇恨之火燃烧更烈的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