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三年大比
词语读音:sān nián dà bǐ
首字拼音:San
词语拼音:san nian da bi
词语简拼:SNDB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三年大比源于西周兴贤之制。据〔周礼〕:「乡大夫之职,……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陷、唐以后登庸人材,悉由科举,至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轮科举考试,于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次年即辰、戌、丑、未年举行会试及殿试;乡试之年即称为「大比之年」,而科举考试也就沿用〔周礼〕之制而称为三年大比。
--作者:方志华
【三的意思】:三 sān(ㄙㄢ) (一)、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 详情>
【年的意思】:年 nián(ㄋ一ㄢˊ) (一)、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三年五载。(二)、每年的:年会。年鉴。 详情>
【大的意思】:大 dà(ㄉㄚˋ) (一)、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 详情>
【比的意思】:比 bǐ(ㄅ一ˇ) (一)、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二)、能够相匹: 详情>
•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
• 三年大比,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
• 其三年大比充监临官,武科充主试官。
• 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