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周曰柱下史,秦改为侍御史,亦曰柱后史。两汉亦有侍御史。所掌凡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斋祀;四曰尉马曹,掌厩马;五曰乘曹,掌车驾。其后自魏晋,以迄于元,均置侍御史,所掌多为纠察非法、推弹杂事,明洪武后始废。又历代侍御史之特有职掌者,则冠字以称之。如汉时以侍御史出督州郡盗贼运漕军粮,谓之督军粮侍御史;宣帝时斋居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谓之治书侍御史;魏时以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谓之殿中侍御史等皆是。治书侍御史与殿中侍御史,历代多置之,明代始废。此外如监察御史,本亦为监察侍御史。唐、杜佑《通典·职官典·侍御史》:「侍御史,于周为柱下史,老聃尝为之。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亦其任也。又云:『苍为柱下御史。』一名柱后史,谓以铁为柱,言其审固不挠也。亦为侍御史。汉因之,凡十五员。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考·侍御史》:「故事,御史台不受讼,有诉可闻者,略其姓名,托以风闻,其后御史疾恶者少,通状壅绝。开元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人,知其日劾状,题告事人姓名。其后,宰相以御史权重建议弹奏,先白中丞大夫,复通状中书门下,然后得奏。自是,御史之任轻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弹。自是,杂端之议轻矣。宋仍唐制,侍御史贰中丞隶台院。天禧中,置言事御史,后久不除。庆历五年复置,今御史台中丞厅,盖御史得兼谏职也。」;宋、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部·侍御》:「周为柱下史。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是也。亦为侍御史,是则侍御之官,始于柱下也。汉始有侍御史,又有绣衣侍御史,盖自武帝置也。后汉亦有之,隋直曰侍御史。《汉书》朝议以范丹为侍御史,是也。韩朗以侍御史,与三府掾治楚狱,是也。」;《续文献通考·职官考》:「辽会同元年,置侍御史,金侍御史二员。」;宋、祝穆《事文类聚》:「元置侍御史二人,位御史中丞之下。」
【侍的意思】:侍 shì(ㄕˋ) (一)、伺候,在旁边陪着: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 详情>
【御的意思】:御(禦) yù(ㄩˋ) (一)、驾驶车马:御车。御者。(二)、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 详情>
【史的意思】:史 shǐ(ㄕˇ) (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 详情>
• 元孙君懿,唐侍御史。
• 官历治书侍御史而去世。
• 寻为侍御史判司农事。
• 累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
• 三迁为侍御史,时加赏赐。
• 武宗会昌中除殿中侍御史。
• 周利贞,神龙初为侍御史。
• 官国子监司业、殿中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