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德之士。《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四子﹞皆善士,有学行。” 明 方孝孺 《南稜王先生像赞》:“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古之逸民。”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二:“没齿人争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明 宋濂 《陈府君墓志铭》:“遇有可矜,輒施与不靳,乡党称为善士。” 瞿秋白 《慈善家的妈妈》:“他倒沾着便宜,还得了善士的名声。”(3).信佛的人。《四游记·佛祖压倒大圣》:“你是何方善士,敢来阻住兵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无饮不奠,有食必陈,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
善士,古汉语词汇。拼音:shàn shì 犹有德之士,亦可做为善之人或信佛之徒解。
philanthropist
【善的意思】:善 shàn(ㄕㄢˋ) (一)、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详情>
【士的意思】:士 shì(ㄕˋ) (一)、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二)、旧时指读书人: 详情>
• 梵言优婆塞,华言善士。
• 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 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
•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 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 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处。
• 事例良民善士,疾首蹙额,~,而无所控诉。
• 是使奸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