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不寒而慄
词语读音:bù hán ér lì
首字拼音:Bu
词语拼音:bu han er li
词语简拼:BHEL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同“不寒而栗”。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慄。”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坐簿书舛错,为中执法所劾,事下三府,以受賕论,其刑甚渥。于今列郡,不寒而慄。”巴金《第二次解
不寒而栗(拼音:bù hán ér l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不寒而栗”的原义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恐惧至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不的意思】:不 bù(ㄅㄨˋ) (一)、副词。(二)、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详情>
【寒的意思】:寒 hán(ㄏㄢˊ) (一)、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 详情>
【而的意思】:而 ér(ㄦˊ) (一)、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二)、连词(a.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