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
(二)、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三)、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四)、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五)、指混同;混杂其中。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宋 司马光《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一)、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克平 共工 ,万国同尘。”
(二)、比喻与万物一体。
唐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三)、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四)、同路;同行。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五)、指混同;混杂其中。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 宋 司马光 《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同尘是汉语词汇,拼音tóng chén,出自《老子》。
【同的意思】:同 tóng(ㄊㄨㄥˊ) (一)、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 详情>
【尘的意思】:尘(塵) chén(ㄔㄣˊ) (一)、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 详情>
• 和光同尘,致虚守静。
• 梧桐相待老,愿同尘与灰。
• 一段和光同尘的缓慢旅程。
• 清高何异俗,爽迈不同尘。
• 只一例、沾泥渍水同尘土。
•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 人生岂是黑白色,和光同尘扶帝国。
• 随机接物不同尘,应物无方内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