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芦苇。
(一)、路旁的芦苇。
《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 毛 序以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 公刘 的仁德。后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 汉 班彪 《北征赋》:“慕 公刘 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晋 慧远 《答何镇南》:“上极行苇之仁,内匹 释迦 之慈。”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况我国家仁敷行苇,泽霈漏泉。”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丰泽园 ,更其殿名 惇叙殿 ,以示行苇燕毛之意。”
•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 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
• 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 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 草不横伐;行苇之感,事验隆周。
• 昔文王葬枯骨,公刘敦行苇,世称其仁。
• 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道兼行苇。
• 周之忠厚,存及行苇,翼翼圣明,有兼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