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省,官署名,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北齐初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隋初改称内侍省,后称长秋监,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专用宦官,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宋代增置入内内侍省。元代有侍正府。明代分设内官12监,4司、8局、共24衙门,不设相当于内侍省的统辖机构。凡前代宫内各官署之职务,几乎全归宦官,权力甚至超过外廷正规机构。清代将宦官统归内务府管辖,遂无宦官专掌之官署。
【司的意思】:司 sī(ㄙ) (一)、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 详情>
【宫的意思】:宫 gōng(ㄍㄨㄥ) (一)、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宫室。宫廷。宫殿。宫观( guàn 详情>
【台的意思】:台(臺、檯、颱) tái(ㄊㄞˊ) (一)、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二)、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