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臺灣鬣羚
词语读音:tái wān liè líng
首字拼音:Tai
词语拼音:tai wan lie ling
词语简拼:TWLL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台湾鬣羚(学名:Naemorhedus swinhoei):是牛科、鬣羚属动物。头体长80~114厘米,肩高50~60厘米,尾长70~120毫米,体重17~25千克。体型较小,更像斑羚而不像大陆的鬣羚,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栖息于沿中国台湾主要山脉海拔1000~3000米之间的崎岖森林和岩坡地带。善于奔跑和跳跃,经常单独出没,晨昏活动频繁,食物包括青草种子和植物嫩叶等。分布于中国台湾。(概述图参考来源:)
【台的意思】:台(臺、檯、颱) tái(ㄊㄞˊ) (一)、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二)、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 详情>
【湾的意思】:湾(灣) wān(ㄨㄢ) (一)、水流弯曲的地方:河湾。(二)、海岸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海湾。 详情>
【鬣的意思】:鬣 liè(ㄌ一ㄝˋ) (一)、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二)、鱼颔旁小鳍。(三)、〔鬣狗 详情>
【羚的意思】:羚 líng(ㄌ一ㄥˊ) (一)、〔羚羊〕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角可入药,如“羚羚挂角”(传说羧羊夜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