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長喙兀鷲
词语读音:zhǎng huì wū jiù
首字拼音:Zhang
词语拼音:zhang hui wu jiu
词语简拼:ZHWJ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印度兀鹫(学名:Gyps indicus):体重5.5-6.3千克,体长80-100厘米,翼展205-230厘米。它们有一个苍白的黄色鸟喙,苍白的眼圈和黑色而坚固头部和脖子,颈部苍白而下垂,有白色的蓑羽。 上体及背部的羽毛棕色,在下体胸腹部会变成奶油色。 大腿的羽毛与颜色和下体相匹配。栖息在耕地附近的城镇和村庄,以及开阔的树木繁茂的地区。组成松散的群落。是一种食腐动物。因用于动物的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的广泛流传,令不少活动于南亚的兀鹫出现肾衰竭,它们均面临灭绝危机。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南部和印度半岛。(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长的意思】:长(長) cháng(ㄔㄤˊ) (一)、两端的距离:长度。(二)、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 详情>
【喙的意思】:喙 huì(ㄏㄨㄟˋ) (一)、嘴,特指鸟兽的嘴:长喙。短喙。(二)、借指人的嘴:百喙莫辩。不容置喙 详情>
【兀的意思】:兀 wù(ㄨˋ) (一)、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二)、高高地突起: 详情>
【鹫的意思】:鹫(鷲) jiù(ㄐ一ㄡˋ) (一)、一种猛禽,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