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ú gǎn qiāo 解释:独杆跷。 独杆跷又叫“独脚跷”,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时已日臻成熟,建国后已传至第六代。其道具为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装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即为独杆跷。其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蟾》。两人在一面普通的戏曲用锣和鼓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其艺术造型奇特,独树一帜,形象生动逼真,动作活泼诙谐,具有显明的地方特色。又因其难度大、风险高,更加引人入胜,系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形式。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不等,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男女对舞,边舞边唱。高跷也可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独的意思】:独(獨) dú(ㄉㄨˊ) (一)、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 详情>
【杆的意思】:杆 gān(ㄍㄢ) (一)、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 详情>
【跷的意思】:跷(蹺) qiāo(ㄑ一ㄠ) (一)、脚向上抬:跷脚。跷腿。(二)、〔跷蹊〕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