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稻飛虱
词语读音:dào fēi shī
首字拼音:Dao
词语拼音:dao fei shi
词语简拼:DFS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学名 rice planthopper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 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详细解释 特征 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①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见彩图)。②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③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分布和寄主植物 褐飞虱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灰飞虱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世代和习性 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发生4~11代,部分地区世代重叠。其田间盛发期均值水稻穗期。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
稻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和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2020年9月15日,稻飞虱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稻的意思】:稻 dào(ㄉㄠˋ) (一)、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 详情>
【飞的意思】:飞(飛) fēi(ㄈㄟ) (一)、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 详情>
【虱的意思】:虱 shī(ㄕ) (一)、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种小虫,吸食血液,能传染疾病:虱子。头虱。视虱如轮(表 详情>
• 养蟹稻田稻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 稻区稻飞虱发生特点与原因探讨
• 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钻心虫和稻飞虱。
• 养蟹田和非养蟹田稻飞虱的发生期基本一致。
• 认为中抗品种捕食性天敌能更有效地控制稻飞虱。
• 稻飞虱作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严重的影响水稻生产。
• 养蟹田稻飞虱的分布与距养殖沟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
• 正确鉴别灯下褐飞虱种类对于改善稻飞虱预测预报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