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和达不到。
(一)、过分和达不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之时。”参见“ 过犹不及 ”。
过不及(过不及)过分和达不到。 宋 朱熹 《序》:“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之时。”参见“ 过犹不及 ”。
【过的意思】:过(過) guò(ㄍㄨㄛˋ) (一)、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 详情>
【不的意思】:不 bù(ㄅㄨˋ) (一)、副词。(二)、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详情>
【及的意思】:及 jí(ㄐ一ˊ) (一)、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二)、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 详情>
•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王宗岳
• “中庸之道”不是简单的平均与折中,而是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 古希腊诗人潘季里特曾写下“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的诗句。
• 智:不在于知人而在于自知;人:不在于爱人而在于自爱:勇:不在于管人而自管。处事:必须得中、得中即成、失中则毁;得中又须不偏、不过、不及;横不影响其他;竖不影响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