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斑竹帙
词语读音:bān zhú zhì
首字拼音:Ban
词语拼音:ban zhu zhi
词语简拼:BZZ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一)、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羣碎録》云:书曰帙者,古人书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袱之类。 宋真宗 取 庐山 东林寺 《白居易集》,命 崇文院 写较,包以斑竹帙,送寺。尝於 秀水 项氏 ,见 王右丞 画一卷,外以斑竹帙裹之,云是 宋 物,帙如细帘,其内袭以薄繒,故帙字从巾。”
斑竹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ān zhú zhì,是指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斑的意思】:斑 bān(ㄅㄢ) (一)、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 详情>
【竹的意思】:竹 zhú(ㄓㄨˊ) (一)、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 详情>
【帙的意思】:帙 zhì(ㄓˋ) (一)、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二)、整理书籍:“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