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颁示;昭示。
(二)、显豁,明显。
(一)、颁示;昭示。
《司马法·仁本》:“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 唐 李翱 《论李尚书事状》:“虽有大罪,犹不忍彰明。”
(二)、显豁,明显。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 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彰明,汉语词汇。拼音:zhāng míng注音: ㄓㄤ ㄇㄧㄥˊ释义:(1).颁示;昭示。(2).显豁,明显。
obvious; to show clearly; to make public
【彰的意思】:彰 zhāng(ㄓㄤ) (一)、明显,显著:彰彰。昭彰。彰明。欲盖弥彰。(二)、表明,显扬:表彰。彰 详情>
【明的意思】:明 míng(ㄇ一ㄥˊ) (一)、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 详情>
• 举修六府,彰明百物。
• 表彰明季忠烈的动机及策略
• 强调崇敬天皇,彰明纲常。
• 其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
• 成贱妾终天之誓,彰明公赴难之心。
• 立朝本末,彰明较著如此,岂有他哉!
• 先王从中受到启示,彰明刑罚,端正法律。
• 其三:因章草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