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愧的脸色:毫无愧色。
(一)、羞愧的脸色。
《庄子·让王》:“ 子贡 逡巡而有愧色。”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桐宫 放 太甲 ,摄政无愧色。” 明 李东阳 《土室》诗:“古人戒屋漏,所贵无愧色。” 徐迟 《牡丹》:“年纪轻轻,她已能侧身于大艺术家的行列之中,而无愧色。”
愧色,汉语词汇。拼音:kuìsè释义:指羞愧的脸色。如:毫不愧色。
ashamed look
【愧的意思】:愧 kuì(ㄎㄨㄟˋ) (一)、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 详情>
【色的意思】:色 sè(ㄙㄜˋ) (一)、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 xiàng 详情>
• 华歆面有愧色。
• 魏北海面有愧色。
• 语言辞旨,曾无愧色。
• 子贡听了面有愧色。
• 卢藏用闻言面有愧色。
• 杞失于夸诞,有愧色。
• 张之洞听了面有愧色。
• 母深有愧色,悔之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