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物周济人;给予(恩惠)。
(一)、亦作“ 施予 ”。给予,以财物周济人。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 越 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卹宗亲,虽至倾匱,而施与不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郁达夫 《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施与,读音为shī yǔ,汉语词语,意思是给予,以财物周济人。亦作“施予”
to donate; to distribute; to grant; to administer; to give
【施的意思】:施 shī(ㄕ) (一)、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 jiào )。施为( wéi )。施 详情>
【与的意思】:与(與) yǔ(ㄩˇ) (一)、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二)、给:赠与。与人方便。 详情>
• 课程实施与教师进修
• 左臂下垂施与愿印。
• 方案的实施与理论探讨
• 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 我会施与你一丝仁慈的
• 力农好施与,敦孝悌。
• 试论宪法实施与宪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