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指琢磨。《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后来用“攻错”比喻借鉴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错:磨玉之石。攻:加工。
(一)、语出《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治;错,粗磨石。本指琢磨玉石,后喻借他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清 钱谦益 《直隶罗延光授文林郎制》:“ 句容 故留京左辅,民旅杂居,冠盖相逮,吏斯土者,有墨易以彰,有德亦易以望。剧衝之地,盖亦吾长吏之攻错也。”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党员之间,互相亲爱以互相扶助,互相攻错。”
攻错[gōng cuò][overcome one's mistake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mistakes]
【攻的意思】:攻 gōng(ㄍㄨㄥ) (一)、打击,与“守”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二)、指责 详情>
【错的意思】:错(錯) cuò(ㄘㄨㄛˋ) (一)、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错。过错。错讹。错谬。错觉。错怪。不错。 详情>
• 他如理董班史,甄录精言,音辑骈词;多资攻错。
• 较此挖苦文章更精彩的,则是学术评论的攻错之作。
• 浙江学术自古善于兼采众家之长,海纳百川,他山攻错。
•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藉国际趋势可以检讨台湾援外政策与执行面的改善空间。
•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 旋律和伴奏的分工清楚,各司其职,而不象复调音乐那样用几条旋律互相攻错。
• 际此中外文化交流之日,任何学术,胥可于观摩攻错中,觅求新生之途;而观摩攻错,又唯比较参证是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