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畔 [ tián pàn ]
田界;田边。《汉书·循吏传·召信臣》:“ 信臣 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於田畔,以防分争。”《宋书·乐志四》…
封畔 [ fēng pàn ]
国界。 汉 贾谊 《新书·壹通》:“小大駮躒,远近无衰,天子诸侯封畔之无经也,至无状也。”
界畔 [ jiè pàn ]
边界。《元典章·兵部三·驿站》:“插立标竿,明示界畔。”
四畔 [ sì pàn ]
四周。
畔心 [ pàn xīn ]
谋叛的念头。《史记·南越列传》:“﹝ 吕嘉 ﹞有畔心,数称病不见 汉 使者。”
畔志 [ pàn zhì ]
犹叛心。《汉书·赵充国传》:“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於寄託远遯,骨肉离心,人有畔志。”
畔亡 [ pàn wáng ]
叛逃。《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復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
畔衅 [ pàn xìn ]
边界争端。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立保护之约,适以开畔衅之阶,抚有用之财,填无厌之壑。”
区畔 [ qū pàn ]
界限。《明史·张孟男传》:“寻拜 南京 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水衡修仓,发公羡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
侵畔 [ qīn pàn ]
侵占田畔也。《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朞年甽亩正。」
江畔 [ jiāng pàn ]
江水边岸。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湖畔》 [ hú pàn ]
风畔 [ fēng p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