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晡 [ yàn bū ]
傍晚;黄昏。
晡鼓 [ bū gǔ ]
晡时击鼓。指晡时。
上晡 [ shàng bū ]
指下午三时。
晓晡 [ xiǎo bū ]
犹朝夕。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絶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仇兆鳌 注:“晓晡,犹言朝夕。《淮…
晡时 [ bū shí ]
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又名日餔、夕食等(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晚晡 [ wǎn bū ]
指黄昏的景色。晡,黄昏时候。
昳晡 [ dié bū ]
傍晚。
下晡 [ xià bū ]
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
日晡 [ rì bū ]
同“日餔”。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日晡时到亭,勑前导入。”宋 周密《齐东野语·王宣…
中晡 [ zhōng bū ]
古代地支记时法中的正申时。相当于下午四点钟。
三晡 [ sān bū ]
晡为申时,一般分上晡、中晡、下晡,故又称三晡。
晡旃尼 [ bū zhān ní ]
意为抹布。
朝晡鼓 [ cháo bū gǔ ]
称设于府寺的鼓。
晡夕 [ bū xī ]
傍晚。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寡人昔游 云梦 之…
朝晡 [ cháo bū ]
(1).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
晩晡 [ wǎn bū ]
指黄昏的景色。晡,黄昏时候。
晡食 [ bū shí ]
晚餐。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下晡时 [ xià bū shí ]
约午后三、四时之顷。
日晡发热 [ rì bū fā rè ]
日晡所 [ rì bū su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