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吏 [ diǎn lì ]
主管的官吏;吏员的通称。
吏典 [ lì diǎn ]
元、明、清 府县的吏员。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个吏典,是衙门里人,岂不知法度!”《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
排房吏典 [ pái fáng lì diǎn ]
排房,衙门内正厅两旁属官办公处。排房吏典指有经验的吏典。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中牟县官好生糊涂,如何这文书上…
使典 [ shǐ diǎn ]
(一)、胥吏。(二)、作诗文使用典故。犹言“用事”。参见“用典”。
察典 [ chá diǎn ]
考核官吏的大典。明 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清 改为三年。
覃转 [ qín zhuǎn ]
古代官吏因遇国家庆典而升调。
晋授 [ jìn shòu ]
清 制,已得封典的官员,遇朝廷庆典,得再次请封。本人称授,尚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称封,已死的称赠,也称“晋…
贴写 [ tiē xiě ]
抄录文书的人员。《清会典事例·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经承;外吏之别四,一曰书…
果官 [ guǒ guān ]
古代掌管果物的官吏。《通典·职官七》:“ 晋 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各二人,自后无闻。”
计典 [ jì diǎn ]
指古代对官吏三年考绩的大计之典。唐 李德裕《丞相邹平公新置资福院记》:“建中 初,先僕射以柱下史参 梓潼军 计典。”…
破使 [ pò shǐ ]
花用。《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到家点得所盗物件各各若干,在后於内破使,见在各各若干。”
役满 [ yì mǎn ]
清 制,各衙门书吏供职满五年,得分别情况,或考或免,谓之役满。役满人员由吏部铨定选用。参阅《清会典·吏部六·铨政》。
田典 [ tián diǎn ]
秦 时管理农田的低级官吏。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有(又)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笞…
四格 [ sì gé ]
清 代对在京的官吏进行考核的四条标准。《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乃定以四格,一曰守,二曰才,三曰政,四曰年,…
具申 [ jù shēn ]
备文申请也。《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各府州具文,申请巡道。」
窝逃 [ wō táo ]
窝藏逃犯。《清会典·刑部五·督捕清吏司》:“凡窝逃之罪,减逃者一等。”
吏曹 [ lì cáo ]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2).泛…
责要 [ zé yào ]
强行索要。《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无年少餘閒子弟可以读书者,不得桩配责要。本路官朔望拜庙,就加省视,勿令废替。…
丸赤白 [ wán chì bái ]
汉 代 长安 少年谋杀官吏时,以三色弹丸抓阄,得红丸者杀武吏,得黑丸者杀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杀时主丧事。事见《汉书…
升年 [ shēng nián ]
谓任满后依例迁叙。《元典章·吏部二·选格》:“陞年者不理月,理月者不陞年。”
彝伦 [ yí lún ]
(一)、常理;常道。(二)、指伦常。(三)、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四)、指铨选官吏。
承廕 [ chéng yìn ]
恩荫授官。《元典章新集·吏部·承廕》:“职官以礼去任例应致仕,委有一子承廕。”
即用 [ jí yòng ]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
吏部郎 [ lì bù láng ]
古官名。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
书令史 [ shū lìng shǐ ]
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 晋 、 南朝 宋 有内台书令史,九品。 隋 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